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时间:2022-10-05 08:23:14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摘 要: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国,将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必须要考虑其跨文化的因素,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旅游文化的信息交流与语际转换,在这种交流与转换中,跨文化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旅游英语 翻译 跨文化意识

旅游是现代的第三产业,被誉为当代的“无烟工业”,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所谓跨文化交际意识,其实是一种翻译观、一种态度,是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世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观光旅游。有鉴于此,我们不但应了解全球的文化,更应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景点和历史人物名字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这类专有名词的具体译法包括意译、直译、音译、意译加音译、直译加音译、意译加直译等几种。然而,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译法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炼丹湖”,有的地方直接翻译成Liandan Lake,就无法把这个景点的含义有效地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若翻译成Immortality-pill-making Lake则偏重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译文与原文的最大近似值。关于“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先后出现过很多译名: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断桥之雪),Melted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断桥上融化了的雪)等。显然,这些译名都没有把“残”字表达出来。相比之下,选尽可能与意境靠近的形容词会好很多,即Remnant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和Lingering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同时,可以用外国人熟知的人名去比拟,利用跨文化意识传递原文信息。例如,把美女西施比作西方人心目中的Cleopatra,译为“Chinese Cleopatra”,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与Juliet,济公译作Chinese Robin Hood。通过这些翻译,外国游客便能心领神会了。

2.诗词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隔”与“不隔”的问题。翻译中国古诗词给讲英语的旅游者听,是否能使所译的诗词产生美感,产生现场效果,关键问题在于译作是否产生了文化隔阂,致使旅游者难以“知之”,更谈不上“好之”和“乐之”了。例如,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这首诗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首先,诗中的“六月”指的是夏历六月,不能直接译成“June”或者“sixth month”;其次,诗开头的两字“毕竟”主要是为了借助它强调“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特定地点与时间。所以,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作如下翻译较为恰当:

After all it’s the West Lake in summer hot,

Displaying scenes no other seasons have got:

Green lotus leaves stretch so far to the ruddy horizon,

Bathed in sunshine are exceptionally pink lotus blossoms.

再例如,有人在翻译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先后把“西子”译成“the fair lady(at her best)”和“Beauty of the West”,并加注:Beauty of the West指“Xi Shi(fl.482B.C.),a beautiful lady born near West Lake”。通过必要的铺垫和比喻,在很大程度上能化“隔”为“不隔”。

3.餐饮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中华美食享誉全球,川、鲁、粤、闽、苏、浙、湘、徽菜系各有千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餐饮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一部分也面临着国际化和走向世界的问题。向国际友人推广介绍中国餐饮,让他们了解中国菜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因此,跨文化意识在餐饮的翻译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菜名的翻译方法非常灵活,同一道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菜肴的翻译重点是真实地译出菜的内容,让外国游客了解吃的是什么,本道菜是如何烹制出来的。这样的话,顾客便不至于看到菜单还一头雾水。

(1)以本道菜所用的主要原料开头

主料+(with)辅料

例如:宫保鸡丁Chicken Cubes with Chili Pepper and Peanuts

桂花童子鸡Spring Chicken with Osmanthus

主料+(with,in)味汁

例如:糖醋排骨Pork Chops with Sweet and Sour Flavor

贵妃鸡Chicken Wings and Legs with Brown Sauce

(2)以本道菜的烹饪方法开头

烹饪方法+主料

例如:火腩扣大虾Steamed Dried Prawn

红焖肘子Braised Pork Joint

烹饪方法+主料+(with)辅料

例如:京葱羊肉Steamed Sliced Mutton with Beijing Scallion

扒鲍鱼菜心Grilled Abalone with Fresh Vegetable

(3)以形状或者口感开头

形状(口感)+主料+(with)辅料

例如:酥香鹌鹑Crisp Quail with Sesame

血豆虾片Sliced Shrimps with Snow Peas

形状(口感)+主料+(with)味汁

例如:盐烤荷叶鸭Salt Baked Duck in Lotus Leaf

黄酒脆皮虾仁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

(4)以本道菜的创始人或者发源地开头

创始人(发源地)+(烹饪方法)+主料

例如:麻婆豆腐Mapo Bean Curd

东坡肘子Dongpo Pork Joint

由此可见,恰当地翻译菜名对外国游客了解中国餐饮文化大有裨益。

4.导游词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导游词在旅游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游词的翻译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效度、深度和广度。而导游词翻译又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如“女儿红”(Daughter’s Wine)、“状元红”(Scholar’s Wine)。参观动物园,可以主动结合“狐假虎威”、“老虎屁股摸不得”(比较not to beard the lion)、“猫哭耗子假慈悲”(比较“鳄鱼的眼泪”)等成语故事进行讲解。再如:作为中国常见的植物,“雨后春笋”被汉文化的大众普遍理解的“欣欣向荣、大片出现”的象征,而英国环境中缺乏“竹笋”这一实物,因此如果照实翻译成babmoo shoots after spring rain,难以让外国游客产生同等感受。所以可以翻译成“雨后蘑菇”(mushroom after spring rain),因为“雨后蘑菇”是国外常见的现象,能够使他们领会到源语的含义。中国人都熟悉的“狗不理包子”如果翻译成“Steamed Dumpling”,就不能满足部分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的需求,所以后来就有人把它翻译成“Dog Won’t Leave”,意为狗离不开包子,自然就顾不上理会他的主人了。

5.结语

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不同文化之间的时空关系也逐渐被打破。旅游资料起着一个很好的对外宣传作用。但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广泛存在着文化差异问题。为了达到既忠实原文,又能增加外国游客兴趣的双重目的,就需要翻译者合理地运用跨文化意识对其进行有效翻译,从而弥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中国翻译,2002.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科技汉语教材编写中的选词问题 下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校对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