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影响的研究新进展

时间:2022-10-05 05:56:33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影响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早期干预新生儿疼痛;进展

早产儿及患病的足月新生儿通常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几周到几个月的治疗才能出院。6%-10%的新生儿在出院前经历过疼痛的刺激[1]。而每一个婴儿平均每日都要进行(14±4)次治疗措施,而这其中多为疼痛刺激的治疗,其可占83.9%左右。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比年长儿和成人更易受到疼痛负面效应。所有的疼痛刺激都会对婴儿今后的神经发育有很大的影响[2]。笔者现对住院新生儿疼痛的来源,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及疼痛的干预进展综述如下。

1疼痛的具体原因

1.1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会导致其出现疼痛,如在进行腰穿、尿管留置、留置胃管、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采血等操作都会对婴儿有疼痛刺激。另外日常的护理操作如测量体温、换尿片等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刺激而出现疼痛。

1.2外国相关学者证明婴幼儿如果长时间地受到声音、光照等刺激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3]。

2影响因素

2.1近期不良影响①婴儿出现疼痛后会导致其有烦躁的表现,从而发生反应性下降等相关表现发生。②疼痛会对婴儿的交流、食欲、睡眠有很大的影响。③疼痛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的情况发生。④疼痛会导致婴儿的醛固酮、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血浆激素、血浆肾素等指标出现明显的上升表现。上述指标上升会导致婴儿内分泌系统出现明显紊乱的情况发生。⑤疼痛会致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表现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加快、心率增快等表现[4]。

2.2远期不良影响①长期的疼痛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有很明显的刺激,长期以往会让疼痛阈值出现降低的表现。②疼痛会对其今后的神经发育、心理等有不良影响。③疼痛还会导致其的认知行为出现一定的影响。

3干预措施

对于其进行干预的措施多采用行为干预、环境干预等措施,对其进行疼痛干预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3.1完善新生儿疼痛的系统评估,现今对其的评估措施比较缺乏[5],没有明确的标准,现今多应用新生儿疼痛评定量表(NIPS)对疼痛进行评定[6],通过观察其的觉醒情况、腿部、上肢、呼吸形式、哭闹、表情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分析以分值的形式对其进行疼痛的评定。这就需要对护士进行此项知识的普及,让其对疼痛评估有所了解,了解疼痛所表现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对婴儿进行各项操作时也应动作轻柔,避免过大的刺激对其产生疼痛。

3.2环境的干预

3.2.1噪音的控制,>60分贝的噪音可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增加心跳,导致周围血管收缩,突发的噪音可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NICU的噪音来源:电话65分贝,监视器报警55-85分贝,人员说话80分贝;而平常家庭新生儿所接触的分贝量是40分贝。因而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监视器报警器,靠近新生儿降低音量,彼此提醒,做好标志,控制噪音,以保证NICU的噪音

3.2.2光线来源,照光治疗自然光线、窗户、室内照明灯、暖床照明灯等。美国儿科学会建议NICU光线明亮度足60英尺烛光(foot-candles,照度单位),特殊治疗时100英尺烛光,通过降低光源可促进睡眠,减少肢体活动,促进喂食,增加体重,并可减少视网膜病变。

3.3抚触按摩、摇晃、拥抱及肌肤接触为无痛性的触觉刺激,可使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满足婴儿情感上的要求,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系列的良性反应[7],减少应激行为。

3.4音乐+非营养性吸吮合用能新生儿能减轻新生儿的疼痛音乐能改变丘脑内自主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细胞激活系统神经脉冲的传导,从而降低肾上腺素能的活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指在婴儿口中放置安慰,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最初的研究显示,新生儿使用NNS后,体重增加,活动减少,心率下降,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最近的研究发现,NNS还可以提高氧饱和度,减轻由操作引起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无任何不良反应[8]。

3.5蔗糖水或葡萄糖水蔗糖水通过甜味刺激内源性阿片途径,产生镇痛疗效,在进行单一致痛性操作前口服12%-24%蔗糖水2ml或反复致痛性操作时予蔗糖水0.5-1.0ml持续口服,均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病情危重的有坏死性结肠炎症状的新生儿不宜口服蔗糖水),口服蔗糖水不应超过8次/d,葡萄糖水也具有镇痛作用,但疗效不及蔗糖水[9-10]。

4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找出其发生疼痛的具体因素,并进行干预,以避免对患儿疼痛刺激。临床工作中各项操作都应注意,不可过于粗暴,操作中也应多加以注意,尽量降低疼痛的刺激。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意义重大,其可让新生儿的疼痛刺激有所降低,从而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干预措施有利于病情恢复,降低危害的不良影响。干预的研究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丰富的内涵将激励护士不断学习探索,深入专业研究,使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更专业规范,让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Dollberg S,Stolik-Dollberg O.Prevention and pain management in tetm and preterm infants.Harefuah,2004,143(1):54-59,84.

[2]时亚平,刘江勤,王建光等.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7):11-13.

[3]杜琴,张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西部医学,2007,19(1):141-142.

[4]王晓东,罗先琼.新生儿疼痛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78.

[5]秦洁,王莹,赵继军.烧伤科护士有关疼痛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6):29-30.

[6]张魏.新生儿监护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7]韩萍,沈萍.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73-74.

[8]Byers,Jacqueline ponents of developmental care and the evidence for their use in the NICU.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03,28(3):174-180.

[9]曹云凤,李术美,李术娟.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25-227.

[10]杨海澜.母乳喂养的好处[J].人人健康,2002,(8):25-26.

上一篇:走进“e”时代 下一篇:新课标对教师素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