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诉求及其行为表达

时间:2022-10-05 05:05:29

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诉求及其行为表达

Abstract: Strive to become a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CSSCI) source journals”, "The national Chinese core journals", Has become the reality of college journals of social scie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mands, Journals of universities currently appear many non-standard behavior, To provide "reference" "pick transfer rate". Stand at the height of building a green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Journals of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ies should be stuck to the principle, The standard of journal behavi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purify the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s of appeal.

Key words:university journsls of social science;academic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cademic evaluation;journal-running purpose

摘要:努力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已经成为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诉求。为了实现诉求,目前高校学报出现诸多不规范的行为表达,表现为唯“引用”、唯 “摘转率”。站在建设绿色学术生态环境的视角,高校社科学报应该通过坚守办刊宗旨,规范办刊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净化学术生态环境,提升办刊水平和质量来实现学报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高校社科学报;学术生态环境;学术评价;办刊宗旨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1 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诉求:唯“CSSCI来源期刊”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我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当下现实诉求就是要努力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个诉求既是学报主办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报在学术期刊界生存竞争的需要。而要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就是要将期刊“二次文摘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主要数据指标做上去。因为当下对学术期刊办刊质量优劣的判断就是依据这些数据排名而定的。尽管以引证计量为主的定量评价方法存在某些不足,而且出现了过度延伸其适用范围,甚至单纯地“以数论刊,以刊论文”等不正常现象,但由于期刊影响因子(JIF)等主要统计指标的重要意义和统计规律的客观性,使其迄今仍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学术期刊评价手段。如果仅有量化后的排序似乎也不足以成为所有期刊的苦苦诉求,更由于政府权力部门和高校管理者对排行榜及排名表的认可,并条款化制度化,政策的推波助澜使得“学术榜”成为了风向标和指挥棒,科研单位、高校、期刊的工作目标便是“唯‘榜’是从”。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教授的文章必须刊发在CSSCI来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才能认定为科研成果;学校教师评教授或副教授职称,必须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文章;具在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在聘用期内必须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文章,否则视为没有完成科研工作量,不得续聘或降级聘用,等等。如此下来,量化排名加上政策助推, 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就成为了稀缺资源,进入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行就成为高校社科学报当下最现实最迫切的诉求。

2 实现诉求的行为表达:唯“引用”、唯“摘转率”

对于不尽合理的期刊评价现实,作为集体的期刊界却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在集体失语的同时,个体的迎合也就不可避免。迎合难免与屈从相伴,由此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学者、期刊和评价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颠倒的关系:评价机构指挥调动期刊,而期刊则根据评价机构的偏好调动学者[1]。要进入CSSCI来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就要提高学报的“二次文摘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主要数据指标,尤其是要提高学报刊发的文章被引用的数次,这是最简单的逻辑关系,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本来文献的引用,是作者依据撰写文章的论证需要,完全是作者的自然行为。但现在学报为了实现进入CSSCI来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的诉求,为了提高文献被引用次数,在行为表达上可谓是形形颇费心机行为失范。

2.1人为操纵文献引用。表现为:引导或要求作者引用学报的文章;以奖励办法向作者“买”引用,如在C刊上引用一条,奖励引用作者一定金额;责任编辑在编辑文章时,未经作者同意自行加入引用;一个评价系统的几家期刊“抱团”相互引用,相互支持,以保证不退出评价系统;未经作者同意,删除其他有竞争性学术期刊的引用,以减少他刊的引用频次,等等。学报的核心任务,重中之重就是抓引用、抓复印转载,就象银行抓存款,企业抓销售一样。

2.2唯基金项目、作者身份单位等要素认同。这已经成为编辑们约稿审稿用稿的一条隐性规则。编辑在初审稿件时,除了遵循审稿的一般性原则,即政治性、学术性、逻辑性、创新性等来决定文章的取舍。为了提高文章的被引频次,在选取文章时,在很大程度上要视文章是否是基金项目,作者的身份是否是教授、博导,作者单位是否是985、211学校等,在“奢华”的项目和“耀眼”的作者的光环下,即使文章没有学术创新,也会成为期刊争夺的“香饽饽”。抓名校的稿子,抓名人的稿子,抓学术型官员的稿子,也是期刊社的核心工作。因为这些文章的复印转载率极高,作者与学报“相得益彰”。

2.3公关“四大文摘”,提高复印转载。学报刊发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复印转载是提高学术评价指标的重要途径,每个学报都高度重视。比如,登门拜访“四大文摘”期刊社,或请他们的社长编辑来学校开讲座联络感情,或直接支付版面费购买文摘版面等。

2.4公关学术评价机构,入围排行榜,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前两大评价机构,在决定哪些期刊能进入“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时,除了硬性的指标外,还有专家团的综合评价,有入围总量、学科分布、地区分布等方面的考量。这自然就是可以“灵活”的地方,跑关系的行为也就各自施展。

3 高校社科学报在学术生态环境建议中的责任

3.1坚守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切实为教科研服务,提升办刊水平和质量。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东吴月报》的创刊词明确指出办刊是为了“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知识” [2],显然,高校学报办刊宗旨就是展示学校的研究成果,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3]。1998年4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4]可见学报刊登的稿件应以校内为主,也要兼顾外稿,但不能一味为了发外稿,而压低发校内稿件的比例。当下由于过度追求基金项目及作者身份高端,很多学报已经背离了为本校教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高校学报的发展,不应该脱离办刊宗旨,而应该在坚守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放办刊,在服务本校的教学科研和促进学术交流中,提升办刊质量,实现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诉求。

3.2规范办刊行为,建设绿色学术生态环境。学术生态是指影响和制约学术研究发展的各种综合因素[5]。学术生态环境大致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大方面。硬环境主要指人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物质条件;软环境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社会舆论环境、各级政府的决策管理意识、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个人精神和物质需求及人际关系等精神层面[6]。高校学报既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又是学术思想传播的媒介,在学术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站在建设绿色学术生态环境的高度,高校文科学报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学报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新思想、新知识的原则,杜绝低劣学术成果的问世,更要杜绝为了所谓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及社会效益的失范行为。

3.3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和监控是个系统工程,目前在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上基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权威”,以学术期刊数量、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等指标来评判学术期刊的质量。其偏颇之处,已被社会广泛质疑。所以,应该将科学计量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并将评刊与评文彻底分开。[7]而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总局作为期刊的管理者,对于学术期刊质量的监控就显得比较滞后。对于我国当下不良的学术生态环境,总局要对学术期刊刊号资源进行宏观把控,总量控制。对社会上靠收取高额版面费生存的所谓“学术期刊”,要提出整改,限期不整改要责令退出。对有志于学术出版事业的期刊社要给予扶持,让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占领市场。还可以每年对学术期刊进行年度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优化学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17.

[2]佘斯勇.对高校学报定位的重新认识[J].咸宁师专学报,2000,20(5):82-83.

[3]陈青云.高校社科学报办刊宗旨的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出版,2011(9):49.

[4]教备厅[1998]3号: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S].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讯,1998(总30):封二.

[5]周憬.学术期刊编辑在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责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

[6]邱阳.论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与学术期刊发展之辩证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1).

[7]淮茗.“核心期刊”DD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闹剧[EB/OL].学术批评网,2006-1-22.

上一篇:政府优化配置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研究 下一篇: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与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