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在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5 03:16:56

动态血压在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血压在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特点。方法 对57例单纯高血压和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动态血压。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4%出现晨峰,19%昼夜节律消失,而单纯性高血压71%出现晨峰,28%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与高血压晨峰明显升高,及昼夜节律消失密切相关。

【关键词】动态血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07-02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常见疾病。其患病率和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高血压对靶器官如心脑、肾的损害愈来愈引起重视。全面正确地监测血压对血压的有效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将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动态血压可获得较多的血压信息,无测量偏差,无“白大衣”效应,重复性高,准确性好,有助于对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并且能准确可靠地确诊高血压和判断药物疗效,更好地反映血压的真实水平和动态变化。我们通过监测动态血压来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化效果明显。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0年01月~2011年06月高血压病住院患者107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在107例高血压患者中,男64例,女43例,年龄33~86岁(平均55.69±16.03岁),其中单纯性高血压组男女之比为37:20.年龄平均(44.28±8.5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男女之比为27:23,平均年龄(70.81±9.94),50岁以上占85.3%,排除对象:合并有糖尿病、脑卒中、肝肾功能障碍和继发性高血压。

1.2 分组 所有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冠心病分为单纯性高血压5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慢缺血综合征7例,两组中年龄性别差别不明显(P>0.05)。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服降压药1周。 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A8LDC0.J LTD(日本)3-23-14型号为TM-2430.由上海艾迅医辽设备有限公司经销。袖带为BLADDER SLIE 12x22cm,直接贴在受试者右上臂皮肤上,黄色标记位于肱动脉上,袖套保持平稳不下滑,袖带充气200mmHg(1mmHg=0.133Kpa),放气速度为2mmHg/s;血压监测时间为24小时。6:00~22:00每30分钟测一次,22:00~次日6:00为60分钟测一次,根据夜间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率,是否大于或等于10%来区分昼夜节律是否存在。晨峰为6~8时的血压明显升高,继而血压明显回落。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择动态血压来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化。

单纯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比较,二者夜间SBP和DBP均明显升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昼夜节律出现频率为19%,晨峰出现的频率为84%,单纯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出现频率为28%,晨峰出现的频率为7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增加(P<0.05),晨峰出现频率升高(p<0.05)。数据表明:晨峰出现频率高和昼夜节律下降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临床观察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肾功能不全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晨峰现象和昼夜节律的变化,是在强调24小时控制血压稳定的重要性。

3 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全面地反映真实状态下的血压,预测靶器官损害,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目前,高血压的合并症已引起高度重视,且晨峰观象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4小时血压分布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综合比较: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晨峰现象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单纯高血压有多方面的显著差异,这与报道相符[1.3],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晨峰和高血压病极其合并症可能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在高血压期,交感性系统运动的应激性增高,同时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增高,循环中组织型血浆素原激活物活性降低,使冠状动脉收缩,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故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较易出现心肌缺血,随着靶器官受损程度的加深,以及生理活动中神经体液调控机制紊乱,外周血管阻力可逆性改变,减弱或消失,导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压的昼夜节律和变异性,预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较高的动态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并发症。

晨峰现象一般在早晨6~8时,其机制[1.4]可能为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壁缺氧透明样变性,小动脉压力持续增高时,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腔变差,加重缺血。血压长期升高使心脏压力负荷持续增加,可致左心室肥厚,持续的高血压还促进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而发生动脉样硬化,使动脉的可扩张性减少。可能阻碍了睡眠中的动脉血管扩张,使夜间血压降低不明显,晨起血压明显升高。众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在这段时间内往往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发生的高峰时间[4],所以动态血压监测也能监测降压药物的降压谷峰比值,可根据血压高峰低谷的发生,选择作用时间不一的降压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所以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血压水平与主要冠心病(冠心病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之间呈正相关[2],良好地控制血压对预防心肌梗死、心衰的发生。控制其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4 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显示24~48小时内降压疗效,并能发现潜在的过度降压,从而指导临床医师更全面地掌握病情,进行合理的降压治疗,掌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特点,更好地控制血压,使血压变异程度减少,减少血压升高的晨峰、保持血压、正常的昼夜节律。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俞凤、邹尔斌、鲍正毅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高血压杂志,2000;8(3):234.

[2]胡大一等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1):106.107.

[3]孙刚,王峰,丁燕程,等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杂志,1997.5(3):215.

[4]刘晓惠,胡大一,刘建章,等 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期间动态血压变化高血压杂志, 1997,5(1):59.

上一篇:对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收治的体会讨论 下一篇:后外侧入路防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