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措施与途径的探讨

时间:2022-10-05 02:19:07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措施与途径的探讨

[摘 要] 经济效益是任何社会形态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来说更有特殊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要性出发,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途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企业经济效益;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也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自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企业能否站稳脚跟,谋求生存和发展,关键看企业经济效益是否良好,企业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企业的唯一选择,其内涵是取得利润,利润越多,效益就越好,企业的活力就越强,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企业内部千疮百孔,就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将经济效益列为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满足人民的需要。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消费和所得等四方面比较全面反映出来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意味着创造出数量更多、适合市场需要、质量更好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满足现阶段人民消费需求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对国家对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社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盈利和国家收入,繁荣市场,增加资金积累,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我国经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向上健康成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企业管理粗放。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了企业管理,管理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我国的企业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不少企业的管理方法仍停留在订制度,补台帐、翻报表、算奖金等等,还有些领导仅仅满足于听汇报,作报告,对企业的管理观念陈旧,意识淡薄,不能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明、定位不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脱节;其次,管理缺乏创新。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科学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进行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长期以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僵化。首先,部分企业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宁愿花钱搞其他建设项目,也不愿花钱搞职工培训,造成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缺乏;其次,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不少企业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而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大,不不企业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没有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大不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三)企业文化不能跟进。企业文化可以被当作企业赖以生存的软环境,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大家都知道,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要与员工形成强烈的共通才能够顺利开展,如果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与员工形成强烈的共通,企业的管理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以及激励思想的基本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财务参与决策是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而对各种经济信息数据,如何提高经济信息质量,如何利用财务杠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何正确估计资金风险;如何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目标最大化等,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问题。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目前,财务队伍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应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后续教育,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拓宽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技能;其次要强化考核,完善用人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任免、奖金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务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女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基础厂企业必须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

(三)进一步提高职工素质,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目标最大化。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是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目标最大化的重要条件。首先,要从提高政治素质抓起,要对职工进行职工责任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使职工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把个人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树立爱祖国、爱岗位的思想;其次,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也是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目标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要抓好强化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分层次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技术业务教育,如举办脱产培训班,每周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每月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夯实职教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目标最大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首先,固定资产管理需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十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而;其次,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第三,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纸质卡片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固定资产管理要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

参考文献:

[1]张柯:对经济效益若干问题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

[2]辜丹丹: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关系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

上一篇:油田企业竞赛班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输油站场设备管理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