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时间:2022-10-05 01:45:21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强调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该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本质要求。

Abstract: The party “17 big” report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the profound summary reform and open policy's historic course and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stress: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is decided that the Contemporary China destiny the key choice, is develop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o realize the Chinese nation

一、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探索中也有挫折。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基本经济制度上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加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身难以克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弊端,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此时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兴起,世界各国抓住机会,经济迅速崛起。面对困境和压力,邓小平指出:“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更加清晰而宽广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列宁说得好: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继承和发展了在中国第一次革命中形成的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改革开放实践上迈出的一个个重大步伐。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开辟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手段,需坚持不断的实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没有尽头。

二、改革开放是建设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宝

1、改革开放推动我们面向现代化

改革开放要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中国的转换,成为中国制度现代化的历史诉求和理论逻辑。中国现代化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从革命到建设、从计划到市场、从贫困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探索、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改革是体制演进的方式,改革也是制度生存的方式。开放是体制变迁的历史发展,开放也是制度创新的时代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发展,是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需要放开搞活,开放即放开,放开即解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改革开放推动我们面向世界

改革开放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改革开放是解决一系列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的法宝,必须面向世界,在全球化的开放的国际背景下,运用改革的办法,主动的解决国内问题。改革开放是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后得出的重要结论。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增加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为它一方面使国际之间的竞争转到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从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成为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国际上站得住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争取一个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条件。二是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改革开放变得更为迫切。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关联性空前强化,使得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要求我们具有吸收当代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邓小平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中国必须坚持走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将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以及兼顾本国和国际社会利益来实现发展,赢得世界的理解和支持,并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推动我们面向未来

改革开放要立足当今,面向未来。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尤其是发展解决生产力的矛盾,但这个矛盾是社会主义制度总体和谐下的局部矛盾,只能用改革的而非革命的手段来协调和理顺一切关系。改革开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法宝。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是旧的体制,任务是对僵化的传统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代之以充满活力的新体制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是通过体制革命达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体制革命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坚持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改革开放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革各种具体体制;改革开放不但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4、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宝

改革开放是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赢得主动,抓住机遇的根本法宝。在“”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支持并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使全党从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建设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宝。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判断,其深刻意义在于指明新世纪新阶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方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说到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的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还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还强调“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 从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体制的重新构建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深刻性和广泛性改变来说,改革是有深度的革命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中国注入极大的生机活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历经近三十年的改革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体制,社会全方位的改革,为社会主义中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化,同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外在动力

邓小平在思考和指导改革的同时, 也非常关注对外开放。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列宁对外开放思想, 鲜明地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困落后,就必须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早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邓小平就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个条件过去没有,后来有了,但一段时期没有利用,现在应该利用起来。” 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3、改革开放面临时代压力亦是发展趋势

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压力。

新时期对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时期,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社会制度不够成熟。

同志深刻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8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5-136,129-130

【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6,78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136,242,266,370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5―136,129―13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10―24

[5]改革开放三十年[J].今日中国论坛,2008,(Z1):50-51

[6]高尚全.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J].决策与信息,2008,(01):12-14

上一篇: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下一篇:正确理解与“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三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