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嵌入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5 01:00:09

计算机嵌入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最有发展前途和应用广泛的IT应用领域之一,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如何培养具备应用型专业人才成为众多高校和研究人员研究的课题。文章中主要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的课外学术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成为真正具备一技之长、符合社会需求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24-0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IT、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等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最有发展前途和应用广泛的IT应用领域之一。伴随着巨大的产业需求,我国嵌入式系统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一路高涨,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将成为未来几年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二、嵌入式人才研究现状及模式

国内嵌入式领域的研究人员认为,应该根据嵌入式从业人员划分成不同的岗位,各个层次的院校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岗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此外,分析认为:高职高专嵌入式人才的培养应依托“产学研”合作,以大学生“科技竞赛”的手段,加强高职高专嵌入式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有一定理论深度、动手实践能力强、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嵌入式人才,是一条符合现实市场需求,非常具备可操作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深入研究高职高专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嵌入式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不断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推陈出新;定位为高职高专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依托“产学研”相结合,遵循已有“毕业证+行业资格认证”教学模式,推出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促嵌入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新模式,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本文的研究可促进如下方面的工作:

1、通过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进而促使老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

2、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参加电子学会主办的“博创”杯科技大赛,结合电子学会的嵌入式工程师职业考试,改善我们的教育资源;

3、通过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活动科技类竞赛,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和合作项目,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4、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起“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三、本文研究对象、目的及关键问题

1、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

加强嵌入式方向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和工作室,参与老师课题的研发。在参与老师课题研发的过程中,深入组织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学生不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进而产生创新的能力;在国家和省级各科技竞赛的平台上,施展他们创新的才华。

(1)建立科技竞赛的梯度模式:每年最少组织学生参与一次国家或省级科技竞赛,人员构成为三年级为主、二年级为辅,一年级参与的人员梯度模式;

(2)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主题以学生自行拟定为主,指导老师论证为辅;

(3)以竞赛活动反馈实时更新我们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

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一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不外乎包括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学习模式等具体内容。通过科技竞赛的方式,达到:

(1)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课程体系:包括教材更新、课程的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配置等各项内容;

(2)建立起导师指导制度的科技竞赛氛围和模式:让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进而在自己专业方向上有所创新;

(3)建立常规性竞赛制度、构建学生参赛人员梯队,让学生一届一届传承良好的学术学习风气;传承弘扬理论与实践结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让系、校学术活动和科技选拔赛常态化。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消除误区:认为高职高专只是培养“蓝领”的摇篮!而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自身的不同程度,找到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建立配套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引入相应的各种配套的教学改革模式。

(2)在目前已有的“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培养计划基础上,上升到结合科技竞赛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上升到开展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

4、结论

本文针对的对象是高职高专工科类计算机嵌入式专业的学生,屏弃以往以理论教学的为主的模式,提出了在“产学研”结合的前提条件下,扎实做好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大学生科技竞赛这个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