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

时间:2022-10-05 10:54:56

浅析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

【摘要】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保险监管方式中的一些漏洞,无论是保险监管者还是保险公司,都希望建立起一整套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偿付能力Ⅱ(SOLVENCY Ⅱ)作为欧盟正在推出的一整套全新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框架上确立了“三支柱”体系,也即定量要求、定性要求和市场约束,在监管理念上兼顾消费者利益保护与保险公司竞争力、遵循市场价值等。中国保监会当前实施的偿付能力Ⅰ,应该尽快转型,早日过渡到偿付能力Ⅱ的标准

【关键词】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三大支柱;保险监管

一、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推出背景

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保险业成功地经受了危机的考验,保险监管也基本充足。除了极少数公司外,保险公司并未要求政府支持。尽管如此,危机也暴露出保险监管方式中的一些漏洞,无论是保险监管者还是保险公司,都希望建立起一整套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偿付能力Ⅱ(SOLVENCY Ⅱ)作为欧盟正在推出的一整套全新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理应引起中国保险业的高度关注。

2001年以来,结合保险业、风险管理、金融技术和财务报告等领域发生的新进展,欧盟对现行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也即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Ⅰ,简称“欧Ⅰ”)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回顾,正式启动了制定和实施Solvency Ⅱ(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II,简称“欧Ⅱ”)的进程。

作为一种创新的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欧Ⅱ的启动必将引领着新时期国际保险监管的改革与发展潮流。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现行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直接借鉴了欧Ⅰ的相关规定,二者渊源颇深。在欧Ⅱ行将出台的背景下,对欧Ⅱ的框架体系、监管理念和未来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考察,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二、欧Ⅱ的三大支柱框架体系

欧Ⅱ在框架上参考了巴塞尔Ⅱ,确立了“三支柱”体系,也即定量要求、定性要求和市场约束,在监管理念上兼顾消费者利益保护与保险公司竞争力、遵循市场价值等。

(一)第一支柱:数量要求

欧Ⅱ的第一支柱主要涉及数量标准要求,如规定保险公司准备金计算、偿付资本额的计算和要求的标准。

1.保险准备金的计算

保险准备金的计算是欧Ⅱ第一支柱的重要内容。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是先出售保单,后发生赔付,出售保单后便承担未来可能赔付的风险。应对该项风险的会计技术就是将该风险作负债处理,具体方法就是提取保险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资本额是采用资产减去负债得到的,对于资产的确定,一般采用资产的市场价值方法来计算,而负债的市场价值则比较难以获得,欧Ⅱ确定采用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负债公允价值计算的最终方法仍在讨论之中。

2.偿付资本要求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这是由保险监管的核心目标决定的。保险监管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而保险消费者的核心利益是保险保障权或保险金领取权。如果保险消费者在申请领取保险金时,保险公司不具有相应的偿付能力,那么保险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就失去保护,保险监管的核心目标也就无从实现了。欧Ⅱ体系从监管角度出发监测评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最大目标是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中国保监会目前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时,实施的是偿付能力Ⅰ体系。那么偿付能力Ⅱ体系,与偿付能力Ⅰ有何差别呢?

偿付能力Ⅱ与偿付能力Ⅰ之间存在根本不同,具体的表现在于:偿付能力Ⅰ没有合理考虑资产负债间的相关性,也没有客观地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具体考虑在内,而偿付能力Ⅱ则提出了基于实际风险的、保持各地区不同市场之间一致性(即市场一致性)的偿付能力要求,以此鼓励保险公司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偿付能力Ⅱ的“市场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特别是其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计量保持了一致,从而保证了在欧盟组织内各国各地甚至全球其他地区符合这些国际准则的监管机构所广泛采用的可能性。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3.最低资本要求

最低资本要求是保险监管的重要依据,如果保险公司资本额低于该标准,监管机构就可能吊销其营业执照。在欧Ⅱ中,最低资本要求的计算是根据偿付资本要求来产生的,但是如何通过偿付资本要求来计算最低资本要求,基于怎样的计算公式,目前仍在讨论之中。

4.内部模型

欧Ⅱ第一支柱允许保险公司在实行标准法之外还可以运用内部模型来计算偿付资本要求。内部模型法的选择可以促使公司建立一套为自己量身定做的风险管理架构,依据公司实际情况发展出最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内部模型法计算偿付资本要求在监管制度设计上不但可以提高公司差异化经营的竞争优势,并可以提供公司做好风险管理的动力。

(二)第二支柱:监管检查流程

不同于第一支柱技术面和数量上的计算,第二支柱所关注的是对于保险公司管理质量的要求以及监管执行上的相关规定。

1.内部管理的要求

欧Ⅱ对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主要是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等制度的构建和强化。对于各个层面的风险,欧Ⅱ参考了国际保险监管官协会目前的各项准则,并配合第一支柱中对于风险衡量上的要求,着手制定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管理等规范,这些规范是欧Ⅱ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监管项目,主要是风险在管理质量上的监管要求,通过这些“质”的要求与第一支柱中风险“量”的要求相结合,将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

2.监管执行流程

相比于对公司内部管理要求的内部自我监管与检测,监管执行流程则是外部监管机构的检查制度,它主要有三项内容:第一,一般检查与实地检查流程;第二,监管的权力行使;第三,检查流程的公开透明。在监管执行的过程中,被监管者非常注重监管的公平性,通过流程的透明公开可以使监管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实现对监管权力的制约。

3.偿付资本要求的增加

偿付资本要求在第一支柱有计算上的规定,而在第二支柱当中的资本要求增加并不是来自于计算的结果,而是根据监管执行流程中监管机构的判断得出,这也是监管执行上的权力之一,即使保险公司依据标准法计算而得出的结果符合偿付资本要求,也有可能通过监管流程由监管机构判定必须增加资本以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健。由于第二支柱主要监控公司风险管理的质量,如果公司未能达到要求的风险管理质量水平,则由监管机构判断是否需要增加偿付资本要求以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健。

(三)第三支柱:监管报告与公开信息披露

保险公司信息披露与透明化的趋势来自内部的股东与外部的监管机构、分析师、评级机构、媒体、投资人等各种压力,因为长久以来保险公司的经营信息一直缺乏透明度。第三支柱的规范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监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的会计准则对于信息披露与透明化原则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然而,第三支柱现在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原因除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与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尚未最终制定完成之外,目前对于保险公司的监管信息可被公开的程度也有争议。例如,当某一保险公司未达到最低资本要求信息被公开,该保险公司很可能面临业务流失、信用评级降低、客户解约、融资困难等等问题,从而丧失改善经营状况和提升财务稳健的机会,而未达到最低资本要求未必意味着保险公司即将破产。

基于经济和风险角度的监管框架能够为保险业有效运营和增长提供支持,这种监管对于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来说必不可少。如果实施得当,此类监管将会创造使保险公司可以有效运营并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环境。

三、偿付能力Ⅱ监管标准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那么,中国的保险市场何时能够实现偿付能力Ⅱ的监管标准?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应该从多方面论证。

以中国目前现状,实施偿付能力Ⅱ还有诸多难题,其原因在于:

(一)国内目前在信用风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偿付能力Ⅱ的标准通过“执行、控制、披露”这三大支柱将保险公司可能遭遇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等明示出来,并加以监控。但国内目前在信用风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资产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评估与认可,的确是一个难点问题。而刚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采用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政策,是运用公允价值的一种计量模式。在使用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细化和标准化,否则就是公允价值的滥用。

(二)保险公司精算模型的参数选择、风险整合的实施都难以获得有效突破

(三)严格的资本金要求与高投资回报预期的落差

保险业对于可能的监管变革存在的另外一个顾虑是,过于严格的资本金要求可能会迫使保险公司做出过于保守的投资决策,而这可能会降低保单持有人的回报。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这种投资转变对于整体经济是不利的,因为这会减少用于支持增长的资本投入。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偿付能力Ⅱ距离中国并不遥远。

偿付能力Ⅱ真正实施的时候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点和羁绊,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操作者可以说不需要专门的精算背景和投资背景,相比而言更需要的是他与保险公司内部其他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因此,实施偿付能力Ⅱ监管时,各相关业务部门在风险管控方面所采用的配套机制显得更为重要。中国保监会当前实施的偿付能力Ⅰ,经过几年的转型,可以过渡到偿付能力Ⅱ的标准。

上一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浅析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