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

时间:2022-10-05 10:08: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1],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6例,女11例。

本组47例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3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合并高侧壁5例;下壁28例;下壁合并后壁7例。

2 护理措施

2.1 了解病史 责任护士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病史。

2.2 辅助检查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2.3 配合协助工作

2.3.1 吸氧与止痛 给予高流量吸氧(4~6 L/min),50~100 mg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胸痛,以利于梗死边缘区缺血心肌的氧供,限制梗死面积扩大。

2.3.2 建立静脉通道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非常重要,可保证药物及时供给。

2.3.3 静脉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梗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胸痛发作3 h内,不超过6 h)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以抢救缺血心肌,减少梗死范围。

2.3.4 溶栓前准备 急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出、凝血时间。

2.3.5 静脉给药 150万U尿激酶加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于30 min内滴完,6 h后再静滴5000 U低分子肝素钠。

2.3.6 监测 有无疼痛减轻和出血倾向,溶栓前后心电图对照,心肌酶动态变化,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再关注心律失常。

2.4 严密心电监护及观察生命体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持续心电监护不仅能反应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而且对早期恶性心律失常能做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5 药物护理 使用硝酸甘油扩血管或尿激酶溶栓时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压,根据血压调整速度,应保持舒张压≥8 kPa(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2 kPa,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有无黑便血尿、寒战发热、皮疹等反应。定期检查出凝血机制。本组患者均未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严重后果[2]。

2.6 饮食护理 起病后1~3 d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过滤肉汤、米汤、果汁等。凡胀气、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一般建议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此外,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或者根据病情需要,尚可补充胃肠外营养。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需柔软,易于消化。

2.7 便秘护理 由于心肌梗死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包括洗漱、大小便等,因不习惯卧床大便且进食量减少,易发生便秘。多数患者常习惯夜间排便,排便不畅或排便时过度用力都可诱发再次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嘱患者排便时严禁用力,常规给予缓泻剂,加强腹部按摩,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肥皂水低压灌肠[3]。

2.8 活动护理 急性期12 h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 h内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4~5 d,逐步增加活动直到3次/d步行100~150 m。

2.9 心理护理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的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作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与心态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安全度过危险期。

3 健康教育指导

责任护士在做健康宣教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心梗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吸烟及气候条件、心理因素、暴饮暴食、大便秘结等。预防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心梗的发生。

心梗好发在寒冷时节,告诫心脏病患者减少在寒冷环境下活动时间,寒冷时嘱其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宜穿着暖和,调节居室和病室的温度15℃~20℃、相对湿度50%~70%为宜,减少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从而降低心梗的发病率。在5~10月份温暖季节用药预防,以避免冬、春季发病,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肌梗死。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节制,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同时还应具备宽松、愉快、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情绪波动严重时要做好思想工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口服,以降低急性心梗的发生率。

4 总结

心肌梗死是一个急性重症疾病,延误抢救、不适当的运动和饮食,都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重视基础护理的同时,更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预防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陈俐.彭秀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新观念.南方护理学报,2003,3:23-25.

[2] 孔丽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1992,7(8):28.

[3] 年小军,陆新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病人最佳通便方法研究.护士进修杂志,1998,13(4):14.

上一篇: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隐匿性抑郁症 下一篇:尿液分析仪报告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