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彩电不要第二次犯错

时间:2022-10-05 10:06:59

2009年9月16日,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表示,海信决定撤出城市CRT(显像管电视)产品,且放弃对该领域的研发与投资,全面转向液晶。此前一周,创维率先发出一年内淘汰CRT的宣言。两大彩电巨头的行动,引致“CRT退市论”甚嚣尘上。

主张CRT退市的人言之凿凿:CRT是落后产品,液晶代表先进趋势。先进取代落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问题是,CRT果真日暮西山了吗?

事实上,CRT的耐用性、稳定性、性价比都远胜于液晶,仍能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在城市打工阶层、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CRT有相当大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家电下乡活动中,CRT占电视销售总量的79.94%。

那么,为何国内彩电企业要迫不及待地退出呢?笔者认为,一方面,CRT产业链已经成熟,各家企业都掌握了技术,这导致CRT整机售价较低,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叫嚣退市的企业认为液晶迟早要替代CRT,自己应该领先同行一步,抢占商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RT退市”的真正得利者是境外彩电企业。它们的CRT生产线早已停产或出售,于是希望将中国引入液晶时代。而在液晶领域,国内企业因“缺芯少屏”,不仅大部分的利润被外资攫取,甚至被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外资可以随时抬高屏价格,降低彩电终端价格,以及限量或停止供应屏,将国内彩电企业玩弄于股掌之间。殊不知,最早抛出“CRT退市”言论的正是外资。两家彩电企业的做法,无异于“为他人做嫁衣”。

笔者认为,在液晶被动的情形下,国内彩电企业完全可以对CRT进行改良,通过CRT电视超薄化、高清化、数字化等手段延长其市场生命周期。只要CRT占据一份市场空间,就可以减少一分对液晶屏的依赖。在目前我国没有解决液晶屏问题的时期里,CRT可以赢取时间差,并充当企业的护身盾牌。眼下,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液晶产业,相信总有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天。

在此过程中,我们理应多一点耐心。当初,国产彩电因为在CRT技术上投资太大,且利润稳定,不愿意接受平板电视,从而使得外资品牌建立了液晶技术壁垒,拉开了彼此距离。现在应该痛定思痛,策略应对。如果匆忙丢弃CRT,追赶液晶,正好钻进了外资设置的圈套,犯下彩电战略的第二次错误。

上一篇:诺基亚低调试推上网本 向互联网转型步伐暗加速 下一篇:硅谷Guru脑子里的无线世界和无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