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创新

时间:2022-10-05 06:06:56

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创新

创业教育在中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指传授创业的相关理论和技巧,以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拥有自主创业的能力。而广义上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而不等同于创建企业的教育。然而,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实情况使得很多未步入社会的、将来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是学校的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的配比失衡,使得很多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同时,课堂环境与社会市场对比的失真也使得对市场的预估不够准确。因此,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增强与改进是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成功创业的题中之义。

创业教育应当分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两部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能够促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耦合才能使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创业课程偏重于理论教育,甚至只依赖于理论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处于一个几乎停滞的发展状态。这不仅使大学生创业一步步脱离现实,导致成功率低,也使得创业理论教育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和现实要求。

1.创业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比例失衡

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来看,中国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教育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这是长久以来呈现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按照国际人才衡量标准,中国式人才动手能力的缺乏使我国即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也难以在国际人才交流中占据优势地位。创业教育起源于重能力、轻学历的美国,其初衷也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重点就在于创业实践训练。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显然已经偏离了创业教育的初衷,存在着理论教育比重大、实践教育比重小的明显缺陷。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空有满腹经纶而无实战经验。

而创业实践教育的匮乏也使得我国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容乐观。不仅没有权威的教材体系,教师也缺乏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师资力量明显短缺,这种情况导致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仅以创业导论等入门知识为基础,缺乏更深入研究的课程。而且,实践的缺乏还导致相关理论难以与时俱进,根据现实要求及时更新,使仅有的理论教育也缺乏专业的实际的指导作用。当然,“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与一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完善的创业教育也需要建立在经济的高度发达基础之上。”

2.创业实践教育与现实市场情况相比失真

市场是一个永远处于变化状态的环境,所以要想创业教育取得预想的效果,就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高度概括性和涵盖面。从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创业实践教育来看,以高校创业园的形式最为普及。但创业园这种方式不仅覆盖面小,而且学校一般会保护学生的创业激情,避免其失败,这也使学生对创业难度缺乏准确预估。更有一些高校则热衷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把获奖作为目的,至于创业计划书是否符合市场实际,又能否付诸实践,则不太重视,很多创业计划书参赛后就被“束之高阁”。

不仅是在教育方式有所欠缺,在教师资源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短缺。“创业教育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但是从我国的教师资源来看,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或是经历,对创业也缺乏现实性认识,所以更难给予学生准确的指导。

3.创业实践教育缺乏效果反馈

实践教育不同于理论教育,理论教育在结束后可以通过考试方式来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实践教育则是个性化效果,更侧重于每个受教育者内心的体验与收获。我国目前的创业实践教育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实践教育过后缺乏效果反馈。高校的做法往往是,进行了一些理论指导后便要求同学们撰写创业策划书,不仅不关注学生的意向和需求,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实际指导。至于“创业”的成功与否,更是甚少关注。这样的做法使原本没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被创业”,从而对创业产生抵触心理;而原本有创业激情的人可能因为没有专业指导而放弃创业,或是毕业后盲目创业导致失败。所以,创业实践教育效果反馈的缺失不仅使创业实践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改进与创新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依托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政策支持,只要对创业实践教育进行不断的完善,定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与创新。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业教育是科学,但最终需要回到应用层面,因此要强调实践。一方面,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初衷所决定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实践经验的增加可以帮助创业理论研究走在时代前沿,使理论更具指导性。有些高校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的学校开展很多相对零散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但缺乏系统性。“对于创业教育,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这两个最本质的角度去考虑。”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形成了分别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三种模式分别以第二课堂、创业园和创新教育为依托,但相同点是都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从创业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各高校应该充分结合本校和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借鉴已有成功经验的同时形成专属本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为本校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训机会。

2.创业实践教育的方式和理念创新

当前的创业实践教育应该不仅仅针对学生,更要针对教师。培养一批有理论基础、有实战经验的专业的创业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基础。因此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模拟活动,以获得创业的体验;其次,对教师进行专门化培训,使之学习和掌握有关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再次是进行案例示范教学或讨论会,增加与其他高校或是专业人士的交流。

对于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高校应实施大学生创业实务辅导工程,“与工商、税务、科技、金融等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企业注册、税收优惠、风险评估、贷款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制度,通过“种子资金”等形式,对创业项目进行分类评估,并择优进行资助和激励。建设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平台,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同时,更要在校外联合地方政府共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或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孵化成熟的创业项目实现公司化运作提供场所。

此外,创业教育还应从理念方面注重个性化培养。我们有必要理清这个大前提,创业教育和创业是两码事,创业教育重在于“教育”,而创业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商业活动,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并非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都立即去创办自己的公司或者经营自己的店铺。作为一项学校实施的教育活动,甚至是“必修课”,“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自然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创业则是个性化、个体的活动,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创业的活动中去。”其实,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细化、分类实施创业教育:一种是大众化的,面向全体的在校生,重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另一种是个性化的,对于有创业愿望和具备现实条件的,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所谓“因材施教”。

3.引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性与真实性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同时也能使学校和教师通过效果反馈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的进行和今后教育的完善提供指导性意见。“创业教育是开放式教育,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和市场保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往往是重实践、轻教育。把资金和机会给学生之后就忽略了教学指导,成功与否也与教师和学校无关,更不会去总结成功经验或是失败教训。这样的创业实践教育不仅浪费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也不能使学生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收获。因此,应该引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大教学检查和评价力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贯穿于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仅让学生去做,更要在做的过程中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在每一个实践周期结束后,基于SWOT分析,开展教学评估交流会。由教师对本次的创业过程进行评价,同时由参与实践的学生总结在本次实践中的得失,教学相长,共同学习进步。

创业更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创业精神”也正是学校创业教育所要达成的效果。一方面,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完善和发展还需要假以时日,另一方面,这种教育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任何急功近利的思路、只追求眼前利益的目标,只会走上过分追求就业率的老路。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上一篇:600MW亚临界机组启动投运高加时疏水系统振动分... 下一篇:汽车制造企业的排序零件拉动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