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初探

时间:2022-10-05 05:10:43

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初探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呢?我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从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入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一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教给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二、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单一的“传授”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的课文,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世界是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哈瓦德•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慧”理论也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要注重“多重智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多方法、多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一是选用恰当教学方法;二是充分、综合运用多媒体,有效改进课堂模式;三是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四是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五是学科间互动。

三、从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入手

要变“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从而养成质疑问惑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后一课》,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爱国主题、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四、从改进课堂表演对象入手

要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两大阶段:

1.个人阅读阶段。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进行与文本对话和情感交流,独立查找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障碍,独立做阅读标注,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2.小组学习阶段。建立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每位学生可以尽情发言,将自己的疑问请教小组同学,也可将自己的理解与小组同学分享。由于小组讨论阶段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小天地”,每位同学都将无拘无束地提问、讨论、发表见解,这种轻松的氛围将使学生如鱼得水,从而海阔天空地表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欢迎每个学生都提问题,都来参与讨论,这样各类学生都会获得表演的机会,个性会得到最大的张扬。特别是中下等成绩的生,也会较好地参与合作、交流。这样的阶段,将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真正阶段,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都是独特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舆县第六初级中学)

上一篇:提高高三复习课的实效性策略探索 下一篇:初高中知识点思维导向性的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