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卫星网络模式和电信机顶盒模式比较

时间:2022-10-05 04:51:24

远程教育卫星网络模式和电信机顶盒模式比较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采用的远程教育机顶盒模式和卫星网络模式差别较大,这里完全是依据个人见解就这两种模式作个比较。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比较。离开了计算机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卫星网络模式是信息化产品,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机顶盒模式带来的信息化还不能完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其特点:一是数字化。依赖于计算能力的处理,广泛应用计算机。二是网络化。三是信息资源化。信息资源多,人们可以共享。四是虚拟现实。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感觉到整个地球越来越小,使人们的感知范围越来越大。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怎么谈得上信息化!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信息化改变了世界,计算机和网络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可在同一时间互相看见互相对话互相探讨事情。多少复杂的数据,过去要十天半月才能做完的事情,经过计算机处理,瞬间就可完成。丢弃计算机,势必是舍本逐末。

卫星网络模式的远程教育设备是典型的信息化的产品,一个个站点的建立大大地推进了农村信息化进程。它不仅让农民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国家农村的信息化做了大贡献,功在当代,利及长远。信息化的发展还必然会带来政务的信息化――电子政务。这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开展电子政务就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现在许多省已明确电子政务开展到乡镇一级。发展地看,不久将会延伸至村级。采用机顶盒模式现在看来似乎省了买计算机的钱,但或迟或早还得添置计算机。

从抓农民教育的思路上比较。卫星网络模式是用发展的前瞻的眼光抓农民教育;机顶盒模式则是用相对保守和传统的眼光抓教育。

初一看,机顶盒模式适应了农民特点,简单易操作,只要拿着个遥控器左调调右摆摆就行了,方便得很。但仔细想想就有问题了。这种模式的逻辑思维是:因为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不会操作现代化的东西,所以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给他一个简单的东西操作。照此下去,农村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发展?其实,正是因为落后、素质不高所以就更要推广计算机,要将普通大众能接触到的科技含量高的东西提供给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正是因为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才应该把计算机摆到农民面前,让他们和城里人享受同等的网络生活。因为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大,才更需要我们强力推进这项工作。

在开放性和格式标准化方面比较。卫星网络模式是开放性的,节目格式采用通用的标准化格式,能与其他行业、节目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十分方便;机顶盒模式自成一体,自我封闭,节目采用专门格式,与其他行业格式不相融,极不方便。

卫星网络模式天地网节目均采用通用格式。机顶盒模式是封闭的一套系统,站点只能上专门的网站,不能上其他网站,节目格式不符合标准化要求,不太符合发展潮流。接收的各种节目都要先进行格式转换,然后再提供给各站点。每天要大量的人力完成这一转换工作。由于自成体系,不能与其他行业资源共享,一般不能和中小学校共建共用。其封闭性是影响其发展前途的致命缺点之一。

在直通性方面比较。卫星网络模式站点可以直接接收中央教学平台的节目,极为方便;机顶盒模式站点不能直接接收,要经过省市县三级转换平台或其中的一级平台转换后才能点播。

对中央播出的节目,卫星网络模式站点直接从卫星上接收,无中间环节。机顶盒模式站点由省市县三级转换平台至少其中的一级先接收,再进行格式转换。理论上转换过程中存在再次衰减问题,要再次压缩,效果不如直接接收的好。转换平台必须配备一支专门的人员队伍负责每天的格式转换。转换格式看似简单,其实那是一项一天都不能停、不能节省的重复而繁琐的程序。

在覆盖面上比较。理论上卫星网络模式可实现全覆盖;机顶盒模式则不能。

采用卫星网络模式,无论高山、丘陵,还是平原、岛屿,均能收到主教学平台播出的卫星节目。机顶盒模式受制于网络,不通宽带网的地方没法建站点,不能实现全覆盖。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采用此种模式是不可能实现全覆盖的。技术上,一般在电信光纤端口3公里以内的地方才能通宽带,超过了这个距离信号衰减太大。因此,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许多村是通不了宽带的。

在传输通道方面比较。卫星网络模式传输通道宽,容量大,不存在堵塞问题;机顶盒模式严重受网络带宽的影响,网络堵塞是其无法回避的问题。

卫星的传输通道对每个点都是一样的,不受接收站点多少的影响,设计上能实现快速接收和下载。机顶盒模式的通道是电信网络,网络的带宽是有限的。正如再宽的高速公路其宽度总是有限的一样,车一多就会塞车。上网的人数一多,并发流达到极限后,必然导致画面不流畅甚至点不出来,而且还存在服务器的瓶颈问题以及受线路质量好坏影响的问题。

接收方式上卫星网络模式为顺向接收存储,机顶盒模式为逆向点播。前者存储后可随时调阅,属本地阅看,画面流畅。后者逆向点播受制于网络带宽,画面是否流畅没有绝对保证。

经济上的比较。卫星网络模式当前的价格约为9500元/站点;机顶盒模式综合价格约为7500元/站点。综合性价比卫星网络模式高于机顶盒模式。

经济账要全面算。卫星网络模式站点所需经费虽然略高于机顶盒模式站点,但功能要强大得多。机顶盒模式虽然投资终端站点的直接价格只有3600元/站点,但把三级转换平台建设、转换制作、传输成本加在一起其实价格不菲,达到了7500元/站点。仅2000元之差就失去了计算机,丢掉了大量的功能,而且还要做繁重的格式转换工作,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当地远程教育的架构和方向,权衡利弊,是否合算值得认真权衡。格式转换工作当然要委托给电信部门来完成,但电信是企业,要讲经济效益,没有免费的午餐。卫星网络模式传输成本低,且传输不用地方花钱,边远山区、高坡山顶、平湖洼地均能方便接收。机顶盒模式每月都有网络使用费用,需要每个站点出钱。

发展前景比较。卫星网络模式符合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较强的生命力;机顶盒模式有可能像BP机一样成为一个过渡性的历史名词。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越来越多,富起来的农民添置的最时尚的电器可能就是电脑。湖南长沙县有个村就有80多个农户购置了电脑。有了电脑,只要花几百元,添置一个接收卡、一架接收天线,就成了卫星网络模式。试想:农户在家就可通过计算机接收天网节目,随意搜索网上资源。机顶盒模式尽管由于经济发展、财力水平、地域局限等因素的制约,仍有其现实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长久来看,有可能被农村的快速发展和发展了的农民用更便捷的方式逐渐更新取代!

(作者为湖南远教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让时代在这里定格 下一篇:爱心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