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FTA的实施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05 04:48:17

中国―东盟FTA的实施效果研究

内容提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FTA全面启动,双边90%的贸易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准确评估中国一东盟FTA的实施效果,对中国未来的FTA战略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的利用率尽管高于其他自由贸易安排,但依然偏低。因此,本文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大中国一东盟FTA的宣传力度,重视其示范作用。

关键词:自贸区

中国一东盟FTA FTA利用率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前,除个别年份外,全世界每年新增的FTA数量基本都在五个以下,一些年份甚至没有增长;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FTA缔结速度大幅提高,每年新增的FTA基本都在十五个左右。截至2010年1月在已通知GATT/WTO的462件区域贸易安排中,归于GATT24条款项下345件,授权条款31件,GATS第5条款项下的有86件,其中271件已实施。从2005年开始,各类FTA成员间的贸易已占全球贸易的50%左右,FTA已经成为多边贸易机制WTO的重要补充形式,其重要性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注意。

中国的FTA起步较晚,于2001年参与了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货物贸易协议》标志着中国加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国已经签署了九个ErA,正在与冰岛、挪威等六个国家或地区进行FTA谈判,正在与印度、韩国进行官方可行性研究,并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进行民间FTA可行性研究,如中日韩FTA、东盟+3FTA(EAFTA)、东亚峰会框架(CEPEA)等。

FTA被视为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FTA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之间90%的贸易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对于已经签署生效FTA,特别是中国一东盟FTA来说。考察其实施效果如何对我国未来FTA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能够了解FTA影响效应和企业界的呼声,而且有助于克服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更是改善长期以来我国管理体制中轻视、忽视后期评估与监管的重要举措。为准确掌握中国一东盟FTA的实施效果的最新情况,2009年底,商务部国际司组织实施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基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前期研究,调研企业的选取主要依据以下五个因素:一是规模――包括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二是所有制结构――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是进出口――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四是业务方向――行业、产业分布;五是所在地――企业经营场所的地理位置。调查问卷覆盖中国湖北、广西、云南、广东、江苏、重庆六个省或直辖市,获得多家企业反馈,形成436份有效样本,其中湖北46家、广西104家、云南31家、广东106家、江苏109家以及重庆40家。

(一)企业的业务方向、产权属性、规模

436家企业按业务方向可以划分为六类,即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汽车和零部件、机械、农产品以及其他部门,所占比例分别为22.9%、23.9%、13.5%、24.5%、14.0%、42.0%。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100%内资的企业占77.5%,其中,国有企业占11.2%,非国有企业占52.8%;外商独资企业占9.6%;中外合资企业占12.8%。

按职工数量来划分,大型企业(>500人)占所有调研企业的26.1%,中型企业(100-500人)占34.4%,小型企业(

(二)企业进出口产品构成和贸易方向

1.企业的进出口产品构成

调研企业的进口产品结构中:四大类产品占70%左右:原材料(15.8%)、电子产品及零部件(12.2%)、机械(9.2%)、农产品(8.0%)、纺织品和服装(7.3%)、汽车和零部件(3.2%)、其他(13.5%)、未说明(30.7%)

调研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四大类产品占90%以上:机械(15.1%)、电子产品及零部件(14.4%)、纺织品和服装(17.7%)、汽车和零部件(7.3%)、农产品(8.7%)、其他(307%)、未说明(6.O%)。

2.企业的贸易方向

调研企业的主要进口市场中,面向日本或其他亚洲地区最高,占22.0%、面向欧盟进口的企业比例占26.3%、日本及其他亚洲地区占22.0%、从东盟进口的企业占14.7%,北美占11.9%、其他14.0%、未说明21.1%。

调研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中,面向欧盟出口的企业比例最高,占30,0%,面向日本或其他亚洲地区占27,5%,东盟出口的企业占26.8%,北美占21.3%,其他24.1%。总之,欧美市场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问卷调查发现,虽然部分企业主要市场不在东盟,但是东盟在这些企业的产品次要出口市场中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一东盟FTA的签订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因而对企业的影响更大,其效果更明显。

三、企业利用FTA的总体情况及未利用的原因

中国――东盟FTA相关货物贸易协议已经实施多年,特别是2010年1月1日开始,90%的商品将实现零关税,对于从事中国一东盟双边贸易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事件。但是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企业对FTA的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较2008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一)企业对ETA优惠措施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半数企业了解关于FTA相关优惠措施。其中,企业最熟悉的是进出口税则中的优惠税率,达到59.9%,这是因为企业可以轻易检索到的相关信息;58.9%的企业了解税率调整公告,这说明大部分企业是能够及时了解税率的变动情况;56.0%的企业了解原产地规则或者申领手续,实际上,申领原产地证书是企业利用FTA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44.0%的企业将因为不了解原产地规则或者申领手续而无法通过利用ErA获益。

(二)企业利用FTA的总体情况

图2和图3显示了企业对已签订的FTA的进口利用情况。中国一东盟FTA已经被企业较好地利用,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16.3%和19.0%;利用中国内地-香港

CEPA的企业比例也较高,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为16.3%和20.0%;其他的FTA,无论是实际利用率还是计划利用率,均低于10%。

至于企业对已签订的FTA的出口利用情况,其中,中国东盟FTA是企业出口利用率(下文简称FTA利用率,本文重点讨论出口利用率问题,所谓FTA利用率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指FTA缔约一方的出口商利用该FTA规定的优惠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出口额占当年对该贸易伙伴的出口总额的比例,该比例称为FTA出口特惠利用率。另一种FTA利用率,即FTA出口覆盖率,是指利用了FTA优惠的出口企业数占所有拥有相同目标市场的出口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5.6%和34.6%;相对于其他FTA,利用中国内地一香港CEPA的企业比例较高,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为24.8%和27.1%;其次是中国一智利ETA,19.7%的企业已经利用,15.8%的企业计划利用;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中国一新加坡FTA的企业比例分别为16.3%和20.2%;已经利用中国一新西兰ETA的企业比例较低,仅有9.2%,但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有所提高,达到15.8%;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中国-巴基斯坦FTA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16.1%和17.0%;中国一秘鲁FTA的企业比例则为11.5%和17.0%。需要指出,中国企业FTA进口利用率全部低于同类FTA的出口利用率,这可能与我国目前推行的出口导向战略有关;另外,大多数FTA的计划利用率较高,表明被调查企业已经意识到FTA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总体偏低。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高达80%左右的特惠利用率、欧盟普惠制(GSP)50%的特惠利用率,以及科托努协定(CPS)90%的特惠利用率,相比之下,中国一东盟FTA的利用率都不算高,而其他FTA的利用率则更低。

(三)企业未利用FTA的原因分析

既然FTA有利于企业的出口,为什么FTA的利用比例却很低呢?表1给出了部分解释。

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未利用FTA的首要原因是“缺乏FTA的信息”,高达38.1%的企业选择了这一因素。另外三个主要原因依次为“不太了解需要提供哪些原产地证明文件”、“对原产地规则不够了解”和“FTA提供的降税优惠幅度太小”,分别把其作为未利用FTA原因的企业占20.0%、18.3%、14.0%。除此以外,9.6%的企业认为“申领原产地证书手续过于繁琐费用过大”,4.1%的企业倾向于“申领原产地证书费用过高”,4.6%的企业认为“利用其他的优惠安排”,5.0%的企业认为“出口地产品为例外或者敏感产品”,7.3%认为“对方非关税壁垒太多”。与此同时,25.3%企业与FTA国家无贸易往来,26.4%的企业表示进口商无要求,16.1%的其他原因构成了其他的影响因素。

“缺乏FTA的信息”、“不太了解需要提供哪些原产地证明文件”以及“对原产地规则不够了解”等是影响企业利用FTA的三大主要因素。鉴于这三者都与FTA本身无关,推动企业提高FTA利用率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对FTA以及原产地规则的认知水平。目前,尽管中国商务部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FrA宣讲活动,但是还需要更多的非政府部门也能积极参与,开展ErA相关的普及教育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对FTA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事实上,还可能存在政策时滞问题,特别是与2008年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当时中国,东盟FTA利用率为29.6%,计划利用率22.1%,2009年中国企业相关FTA利用率处于上升过程。当然,除了企业对FTA的熟悉程度提高外,原因还可能包括:一是政府机构的宣讲推动。商务部等政府机关,目前进行了积极和大范围的宣讲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和熟悉ETA内容,这将有助于提高FTA利用率。二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企业遭受了一次巨大打击,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开拓新市场或者积极深入利用已有市场,来保证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因此金融危机使得企业不得不关注FTA。另外,低利用率也与目前我国未与主要贸易伙伴签署FTA、“亚洲面条碗”效应以及一些东盟国家以各种理由拒绝认可我国签发的一些原产地证书等原因有关。

四、中国一东盟FTA的影响及企业的反应

中国一东盟FTA的启动,促进了双边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这一方面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加剧了双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国一东盟FTA建设将给双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冲击。

(一)签署中国一东盟FTA的积极影响

本次调查中,问卷共列出了六项积极影响,分别为“因关税低易于进口”、“因市场开放易于出口”、“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贸易更便利了”、“加入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其他”。

结果显示,44.3%的企业将“因市场开放易于出口”列为最重要的因素,34.9%的企业将“贸易更便利了”列为第二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中国企业关心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准人,即怎样向贸易伙伴增加出口。当前,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对外投资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处于通过对外投资来减少制造成本和其他贸易成本的转型期,28.2%的企业认为中国一东盟FTA可以“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与此同时,27.3%的企业和14.2%的企业分别选择了“因关税低易于进口”、“加入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这是因为中国进出口的部分产品与地区性的生产网络紧密相关,并且高度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和原材料和中级产品的外部供应。

(二)签署中国一东盟FTA的负面影响

调查问卷共列出了五项负面影响,分别为“进口增多,竞争性增强”、“FTA文件太繁琐”、“竞争处于劣势”、“生产转向(脱离生产供应网)”、“其他”。相对中国一东盟FTA的积极影响,企业对负面影响的回应较少。21.6%的企业将“进口增多,竞争性增强”作为最主要的负面影响,这说明,中国企业担心在东盟设厂的众多跨国企业可能会利用生产网络,制造与中国企业相同或类似的产品,从而挤占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19.5%的企业将“FTA文件太繁琐”作为第二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尽管中国一东盟FTA可以促进市场自由化,但是企业仍然担心FTA文本复杂或者政府办公的影响。值得注意是,企业对“竞争处于劣势”和“生产转向(脱离

生产供应网)”的回应很少,分别仅占11.0%和6.9%,其他占O.2%,这反映了中国企业仍然具有很好的劳动力因素以及充沛的资本因素,这证明了中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FTA对企业商业计划的影响

一般而言,如果FTA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很大,企业可能会改变其商业计划,从而更好地利用FTA的积极影响,规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研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比较冷淡,更准确点地说,中国企业可能还不明确FTA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436家企业中,只有27.8%的企业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更多的企业选择了“也许”、“不知道”或者未选项。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对FTA的影响力产生足够清楚的认识。

具体来看,6.9%的企业选择了“是”,30.0%的企业选择了“也许”,这表明FTA对于企业的商业活动影响并不太大,不论是在贸易市场准人和进口竞争力方面,还是在投资机会方面,FTA只是对少数企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相对而言,20.9%的企业选择了否定回答,20.4%的企业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很多企业对FTA的态度是中性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的企业还处于适应FTA的转型阶段,是否会因为FTA改变生产计划超出了企业的控制范畴,对他们来说,了解FTA可能比改变商业计划更重要。

为了掌握企业对FTA反应的深层原因,调查问卷问及了企业是否仔细研读影响业务的FTA条款?其中,只有1.8%的企业“对FTA的条款非常了解”,大多数的企业回答“没有”、“对FTA了解很少”、“只对FTA有一点了解”,分别占19.7%、34.2%、33.7%,未说明10.6%。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企业缺乏对FTA的兴趣;第二,这些企业对FTA培训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第三,回答问卷的公司人员可能不了解FTA相关知识;第四,企业仍未对中国-东盟FTA的重要性给予足够重视。实际上,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做了部分工作,努力提升商业界对FTA的感兴趣,促使其利用市场和投资开放的优惠政策,但目前来看效果有限。这意味着,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企业提供专业培训的力度。

五、企业对FTA相关服务部门职能的认知情况和诉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活力日益增强,但是很多企业未能很好地利用相关政策,特别是对企业运行的国际环境和规则把握能力欠缺。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往往只注重埋头生产,虽然对与客户之间的往来关系比较关注,但对国家经济战略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准备不足,甚至缺少研究兴趣,从而不能根据国家的政策变化和有关对外合作安排灵活调整企业战略,以获得更大利益。从这一方面来看,提高FTA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扩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例如,中国一东盟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工作主要在检验检疫部门,但由于目前检验检疫工作人力不足,宣传方式、力度和频次还不适应实际需求,未形成一种工作机制,造成很多企业对中国-东盟FTA优惠原产地证书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另一方面,FTA是政府基于全面的战略利益考量而采取的经济合作策略,本质上,FTA建设需要服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对于中国-东盟FTA来说,构筑相对稳定的中国东盟关系,从长期来看服务于中国崛起是推动中国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意味着,管理FTA相关事务的政府部门在时刻关注FTA建设的宏观战略目标的同时,还要在微观层面上照顾企业在利用FTA优惠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了解FTA相关知识的渠道

自2001年中国一东盟FTA计划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媒体对FTA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解析和报道,这是中国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认知度高于其他FTA的原因之一。因此,准确获悉企业了解FTA的主要渠道,可以使未来的宣传工作更具针对性。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FTA相关信息,是目前中国企业的首选渠道。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部门公告,45.5%的企业通过这一渠道了解FTA相关信息。政府部门组织的宣讲、培训、座谈会也是企业了解FTA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报章、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是企业了解FTA相关信息的辅助渠道。

(二)企业对FTA相关部门职能的认知情况

FTA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议的达成和成果的实施都有相关部门负责。就中国一东盟FTA的具体案例而言,商务部有关部门、质检部门和海关是与FTA的协议签署、政策落实直接相关的政府部门。

促进FTA优惠政策落实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增强互动,即企业需要了解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而政府部门需要动态把握企业在落实FTA相关政策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FTA相关部门职能的认知不足。首先,超过1/3的企业并不了解政府有关FTA的服务,接近2/3的企业未回答是否利用政府有关FTA的服务,这实际上说明他们基本没有利用政府有关FTA的服务。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的FTA相关服务,22.9%的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提供的有关FTA培训,但仅有14.0%的企业利用该项服务;相对而言,企业对政府部门网上提供的FTA信息的了解程度和利用率更高一些,分别达到28.4%和14.9%;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其他服务,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利用率都很低,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除了相关政府部门以外,部分中介机构在提供FTA相关服务方面也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仅有8.9%的企业了解中介机构提供的FTA相关服务,而真正利用中介机构提供FTA相关服务的企业比例更低,仅占4.5%。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目前提供FTA相关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发达(如果提供类似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够发达,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方面需求不足,没有形成有利可图的市场。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FTA的有关优惠政策的利用率并不高,而在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还负责免费提供很多服务的情况下,中介的发展自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寻求FTA相关服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目前,在企业对FTA优惠政策利用率偏低的情况下,企业对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要求并不高,但随着FTA政策的落实和深化,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大对FTA相关服务的投入力度。

(三)企业对FTA服务的诉求对象

企业在利用FTA优惠政策

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将会影响企业对FTA的利用率,进而影响FTA的实施效果。

在政府部门方面,企业在FTA服务方面的诉求对象主要集中于商务部、海关、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外交部等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商务部是企业寻求FTA方面帮助最多的机构,55.0%的企业在利用FTA中遇到问题时,将会向商务部求助,这与商务部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所处的核心位置相一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45.2%)和海关(29.1%)也是企业寻求帮助的重要部门,其他如质检总局17.0%、外交部9.4%、其他机构1.4%。

作为政府部门的补充,很多中介机构在企业利用FTA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利用FTA中遇到问题时,企业首选的中介机构是商会,30.5%的企业向商会寻求FTA方面的帮助。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律师事务所或专任顾问来解决FTA方面的问题,但选择的企业比例较低,分别占4.8%和5.0%。另外,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是利用互联网解决遇到的问题(占12.2%),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导向意义的发现。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时期,FTA相关服务机构需要更加注重网络的作用。另外,其他商业协会占3.4%,其他机构站0.7%。

(四)企业在FTA服务方面的诉求内容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FTA相关优惠政策,其中,相关服务不到位可能是导致FTA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使FTA相关服务更具针对性,问卷调查了企业在FTA服务方面的诉求内容。

71.6%的企业认为,FTA相关机构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有关利用FTA优惠政策的信息,因为很多企业实际上对FTA的有关知识,尤其是其有关的优惠安排了解不够。65.8%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有关FTA的培训,因为利用FTA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原产地证书申领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工作。48.2%的企业希望使用统一电子报表,简化与加快原产地规定程序,但这一要求需要中国政府与协议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提出了FTA服务方面的部分诉求,这说明FTA相关部门的服务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

六、政策建议

本次调查的436家企业是在仔细考察了它们的业务方向、产权、规模和所处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总体而言。这些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们对问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国一东盟FTA实施效果。

第一,无论从进口情况来看,还是从出口情况来看,中国一东盟FTA是中国企业利用率较高的自由贸易安排。然而相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区高达80%左右的特惠利用率、欧盟普惠制(GSP)50%的特惠利用率,以及科托努协定(CPS)90%的特惠利用率,中国一东盟FTA的利用率明显偏低。

第二,我国企业在利用FTA过程中,普遍存在出口利用率高于进口利用率现象。表明在进口业务中,中国企业并不了解FTA优惠措施;因为在出口业务中,诸如提供原产地证书等,一般都是应进口方要求而办理的。故而,在中国企业整体利用FTA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还说明中国企业并没有在降低成本方面做到精打细算,还缺乏成熟的经营管理方法。

第三,企业对FTA利用率偏低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首要原因是“缺乏FTA信息”,其次是“FTA提供的降税优惠幅度太小”。这说明,政府部门和商会应该加强对FTA的宣传,对企业开展培训,同时,应该推动发展为FTA服务的专业公司。与此同时,企业在申领优惠原产地证书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也是企业对FTA利用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如办证费用过高、手续繁琐、服务网点少。

第四,与2008年亚洲开发银行牵头进行的中国企业利用FTA水平问卷调查相比,2009年中国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以及其他多个FTA的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伴随着媒体对于中国一东盟FTA的宣传,以及商务部等国家机关的宣讲、培训活动,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的熟悉程度正在提高。当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可能成为企业积极利用FTA特惠以寻求利润空间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五,互联网和政府公告是企业获取FTA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效便捷的网络信息将在企业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在与企业的沟通时需要对这一情况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另外,与FTA服务相关的政府机构之间亟需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一个资源共享的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将极大提高目前政府机构为企业利用FTA进行服务的功能。

中国一东盟FTA作为中国参与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FTA,对于其他自由贸易安排而言,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为了改变中国企业FTA利用率低的现状,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在中国一东盟FTA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加大对中国一东盟FTA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加深对FTA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流程,从而使其通过利用自由贸易安排获得更大利益。

在未来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企业切身利益,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利用FTA来降低商业运行成本,从而获得更多利益。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向企业提供FTA有关服务,政府机关应该制定特别措施甚至建立专门机构,及时为企业提供FTA相关信息和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帮助。特别需要指出,尽管企业希望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但是我国也应该鼓励、支持市场化运作的FTA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

上一篇:中国参与双边FTA的新进展与策略选择 下一篇:国际援助格局演变趋势与中国对外援助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