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下骨盆错位矫正技术探讨

时间:2022-10-05 04:15:04

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下骨盆错位矫正技术探讨

摘要:此技术采用[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以下简称[整脊床])[注1]作为工具,采用四肢与腰胯立体联合固定,然后术者运用[整脊床]动态牵引时所自然形成的规律性的节律,借力使力,用“四两拔千斤”的原理,手法定点技巧矫正骨盆错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性强、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柱 四维角度 三维立体 动态牵引 手法 定点 借力使力 技巧矫正 骨盆错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17-02

脊柱是人体的栋梁,上承头颅骨,下连骨盆,骨盆肩负着支撑人体大部分的体重,骨盆通过腰骶关节与腰椎相连,通过左右髋关节与左右股骨相连;因骨盆要负责坐姿、站姿及运动时各种变换姿势的负重,所以在人体骨骼系统中,骨盆的体积及其关节都是最大的,特别是骶髂关节,它属于微动关节,活动范围极小,稳定性较强,不容易错位,但其可塑性较大,长时间不良姿势的静态损伤是其致命要害,久坐久站或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的肌肉韧带牵拉失衡,都可让其结构轻易地“可塑性变化”,这就是本文将要提及的各种骨盆错位的分型,因骨盆的“可塑性变化”与其附着的肌肉韧带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单纯手法矫正或单纯牵引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此技术是针对其“可塑性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牵引的节律,借力定点矫正骨盆错位,同时,通过脊柱四维角度与三维立体动态牵引,针对性地调整,附着于骨盆、脊柱及四肢的肌肉韧带的整体互相平衡,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骨盆错位可直接引起脊柱失衡,继而引发脊椎关节错位,诱发腰椎间盘突出、胸椎错位、颈椎病以及各种脊柱相关疾病等等;然而,当今教科书所阐述的放射诊断中,仍没有骨盆错位的明确定义,因此,临床医生对于骨盆错位的分型与治疗就产生了许多分歧,以下仅介绍笔者根据脊柱生物力学原理,总结出来的骨盆错位分型及利用[整脊床]动态牵引结合手法定点矫正骨盆错位的经验,仅供参考:

1 骨盆的组成

骨盆由左右髂骨、骶椎、尾椎借左右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和骶尾联合组成;骨盆还借助腰骶关节与腰椎相连接;借助左右髋关节与左右股骨相连接。

2 骨盆错位的分型、错位原理及诱因、矫正原理、矫正方法

2.1 骶椎倾、仰式错位。错位原理:根据腰椎正常生理曲度前曲而言,正常骶椎呈前倾位,前倾角度以水平骶椎角约40度左右为正常[注2]。

引起骶椎倾式错位的诱因:不良习惯,如: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可造成水平骶椎角小于40度,骶椎呈倾式错位,即:水平骶椎;临床症状:长期腰腿痛。触诊:腰骶关节压痛明显。X线影像显示:腰椎生理曲度过大,严重时骶椎倾位并接近水平。

引起骶椎仰式错位的诱因:外伤及不良姿势引起,可造成水平骶椎角大于40度,与正常骶椎前倾角度相对而言,骶椎呈仰式错位,即:垂直骶椎;临床症状:长期腰腿痛。触诊:腰骶关节压痛明显。X线影像显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严重时骶椎仰位并接近垂直。

矫正原理:让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

矫正方法一:骶椎倾式错位以双手交替抱单膝及双手抱双膝小滚动自然矫正法治疗。

矫正方法二:骶椎仰式错位以床沿反向弯腰或俯卧双手掌托起下颌左右摇臀自然矫正法治疗。

2.2 左右骨盆上下错位。错位原理:以骶椎为中心,左右髂骨称为左右骨盆;诱因一:主要由单侧坐骨着地外伤所致,包括不良单侧坐骨负重坐姿及不良单腿负重站姿,都可造成单侧骨盆向上移位;诱因二:因地球吸引力作用,骶椎以上的体重,全部压在左右骶髂关节处,若不良坐姿及站姿或某不良姿势的重力失衡,都会造成左右骨盆同时向上移位或单侧向上移位,同时向上移位的距离可以相等或不等;临床症状:患侧骶髂关节区域至腹股沟区域软组织酸痛,晨起加重,运动后症状减轻;可继发腰椎错位,引起长期腰腿痛;还可继发患侧髋关节松驰、酸痛,患侧膝关节、踝关节疼痛;触诊:患侧髂后上棘区域以及患侧骶髂关节区域甚至患侧下肢软组织触痛明显,严重时患侧臀部及下肢可出现肌肉痿缩;X线影像显示:左右坐骨结节及左右髂骨棘高低不等,耻骨联合左右高低不等。

矫正原理:因为地球吸引力作用,相对骶椎而言,左右骨盆几乎不可能向下错位,所以矫正时无需考虑单侧骨盆向下错位的矫正,直接矫正左右骨盆向上错位即可,即:将左右骨盆分别向前向下矫正;定期维护骨盆时,常规向前向下推正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矫正方法三:患者取俯卧位,中上腹部垫枕头,[整脊床]固定患者四肢,术者一手掌根定点在一侧骨盆髂后上棘,另一手掌根定点在同侧骨盆外侧,在[整脊床]动态牵引双脚或双手产生规律性的节律时,术者同步借力使力,用“四两拔千斤”的原理,定点将一侧骨盆向前向下矫正,先健侧后患侧,患侧矫正的次数,是健侧矫正次数的二倍。

2.3 左右骨盆前后旋转错位。错位原理:以骶椎左右耳状面为原点,左右髂后上棘或左右坐骨向前或向后移位,叫做左右骨盆前后旋转错位;诱因:外伤及不良坐姿久坐造成,常见单侧髂后上棘向后旋错位,由于坐骨与髂骨借助骶髂关节为支点,坐位时双下肢向前曲髋曲膝,特别是只曲髋不曲膝的双下肢抬高于桌面的不良坐姿,更容易带动左右坐骨向前旋,营造了左右髂骨的髂骨棘向后旋转错位的倾向,左右髂骨向后旋转错位的距离可以相等或不等,由于人类有坐姿习惯,左右髂骨棘,几乎不可能向前移位(局部受到直接向前暴力造成严重外伤除外);临床症状:患侧骶髂关节区域至腹股沟区域软组织酸痛,晨起加重,运动后症状减轻;可继发腰椎错位,引起长期腰腿痛;还可继发患侧髋关节松驰、酸痛,患侧膝关节、踝关节疼痛;触诊:患侧髂后上棘区域以及患侧骶髂关节区域甚至患侧下肢软组织触痛明显,严重时患侧臀部及下肢可出现肌肉痿缩;X线影像显示:左右坐骨结节高低相等或不等,左右髂骨棘高低不等或轻微不等,耻骨联合轻微前后错位。

矫正原理:矫正时直接将左右骨盆分别向前向下推正即可,无需考虑单侧骨盆向前移位的矫正;定期维护骨盆时,常规向前向下推正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矫正方法四:与矫正方法三相同。

2.4 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错位原理:以骶椎左右耳状面为原点,左右髂骨向左或向右旋转移位,叫做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诱因:外伤、不良姿势,如:翘二郎腿,它可直接引起:左骨盆左旋(外旋);右骨盆右旋(外旋);左骨盆右旋(内旋);右骨盆左旋(内旋);临床症状:患侧骶髂关节区域至腹股沟区域软组织酸痛,晨起加重,运动后症状减轻;可继发腰椎错位,引起长期腰腿痛;还可继发患侧髋关节松驰、酸痛,患侧膝关节、踝关节疼痛;触诊:患侧髂后上棘区域以及患侧骶髂关节区域甚至患侧下肢软组织触痛明显,严重时患侧臀部及下肢可出现肌肉痿缩;X线影像显示:左骨盆内旋时,左股骨颈长度变短,左闭孔变大,左髂骨翼横径变小,相对的右骨盆则相反;左骨盆外旋时,左股骨颈长度变长,左闭孔变小,左髂骨翼横径变大,相对的右骨盆则相反。

矫正原理:矫正时采用按骶搬髂法矫正骨盆内旋,采用侧卧患侧骨盆挤压法矫正骨盆外旋。

矫正方法五:患者侧卧于床边,内旋侧的骨盆贴于床面,外旋侧的骨盆在上,术者站立于床边并面向患者,双手掌掌根重叠置于患者骨盆外旋侧的骨盆外侧,用规律性的节律挤压法,定点矫正骨盆外旋错位;然后患者取俯卧位,中上腹部垫枕头,用[整脊床]固定患者四肢,术者一手掌掌根定点在骨盆内旋侧的骨盆骶侧缘,另一手掌指置于骨盆内旋侧髂前侧缘,在[整脊床]动态牵引双脚或双手产生规律性的节律时,术者采用按骶搬髂法,同步借力使力,定点矫正骨盆内旋错位。

2.5 骨盆混合错位。错位原理:任意二种或二种以上错位分型同时出现,就形成了骨盆混合式错位。

矫正原理:先矫正左右骨盆上下错位及左右骨盆前后旋转错位,其次再矫正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接着矫正骨盆倾式错位或仰式错位,最后矫正髋关节外旋错位[注3]。

矫正方法六:首先运用矫正方法三:矫正左右骨盆上下错位及左右骨盆前后旋转错位,其次运用矫正方法五:矫正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接着运用矫正方法一:矫正骨盆倾仰式错位;最后矫正:髋关节外旋错位。

矫正方法七:运用[整脊床]自动矫正,取仰卧位,四肢与腰胯立体固定后,利用纵向动态牵引,自动矫正左右骨盆前后错位以及左右骨盆上下错位,利用纵向左右旋转动态牵引,自动矫正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

临床治疗病例疗效对比:第一组采用[整脊床]结合手法定点矫正治疗:左右骨盆上下错位男6例、女4例;左右骨盆前后旋转错位男7例、女6例,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男4例、女4例,骨盆混合式错位男6例、女6例,合计:43例,年龄24-67岁之间,均进行连续5天治疗观察,治疗结果:无效1例,无效率2.33%,有效37例,有效率86.05%,治愈5例,治愈率11.63%,有效率与治愈率合计97.68%。

第二组仅采用传统手法矫正治疗:骶椎倾式错位女2例;骶椎仰式错位男5例、女3例;左右骨盆上下错位男4例、女3例;左右骨盆前后旋转错位男3例、女5例,左右骨盆左右旋转错位男4例、女5例,骨盆混合式错位男4例、女5例,合计:43例,年龄25-52岁之间,均进行连续5天治疗观察,治疗结果:无效9例,无效率20.93%,有效33例,有效率76.74%,治愈1例,治愈率2.33%,有效率与治愈率合计79.07%。

3 总结

通过对比,采用[整脊床]结合手法定点矫正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合计明显增高;骨盆的“可塑性变化”错位,与其附着的肌肉韧带静态损伤、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整脊床]的连续动态牵引,在有效地自然矫正骨盆的“可塑性变化”错位时,加上手法定点定位定向矫正骨盆,更有利于错位的骨盆顺势回纳;而传统手法矫正时,因缺少动态牵引力的协助,直接局部矫正骨盆,有效率与治愈率自然不高。

注解:

[注1] 详见《健康之路》杂志2013年第12卷第5期第183页。

[注2] 水平骶椎角测量法:以骶椎后上角为原点,延伸一条水平线,再将骶椎后上角原点与骶椎后缘连一条骶椎后缘线,水平线与骶椎后缘线所夹的角为水平骶椎角。

[注3] 髋关节外旋错位矫正方法是:患者仰卧位,术者将患者下肢曲髋曲膝至胸腹部,轻轻抖动十次,最后压紧并瞬间向胸腹部快速冲压一次,保持曲膝状态,在伸直髋关节过程,将足部紧贴坐骨及床面,术者一手置于膝关节,另一手置于髋关节外侧,将膝关节向内侧按压并抖动十次,最后压紧并瞬间向内侧冲压一次,反复操作三至四次,先健侧后患侧,患侧治疗次数是健侧的二倍。

上一篇:阿米福汀在肺癌放射治疗时对机体正常细胞和肺... 下一篇:动态心电图监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昼夜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