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镇随笔 第4期

时间:2022-10-05 04:09:51

长江沿岸有无数个小镇,但我要说的是,若在江边吃鱼,还数这个鱼镇最有鱼乡有风情味。品鱼,不能不到这个江边鱼镇。

这个鱼镇是一个县城,坐落在长江中游南岸,滨江而居,城内有湖,湖连着江,江环着城。

这里的食鱼文化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在《诗经》里,“嘉鱼”就是一种味美的鱼。因此地盛产“嘉鱼”,追朔到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依据《诗经》里的诗句“南有嘉鱼”而取名嘉鱼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镇西有一座山叫鱼跃山,镇则取名为鱼跃镇。可见此地与食鱼文化紧密相连。

由于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这个滨江小镇自然有着它的繁华之处。自古以来,大凡水路发达之处,必是商贾云集之地,带来流通繁荣。与其他城镇相比,这个小镇也许算不上规模,但它的文化底蕴却是很独特的,那就是深厚的鱼美食文化。

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一首诗里写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往往来来的人,最爱吃江里的鱼,是因为江里的鱼鲜、活。古人早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

它的鲜,望文生义,“鲜”字有个“鱼”,这是有来历的。甲骨文的“鱼”是个象形字,像一条鱼形,汉字里凡是从“鱼”偏旁部首的字都与鱼类有关,如:鲤、鲫、鲢、鳊、鲍等。“鲜”字就更有趣了,远古时期的“鲜”字是三个鱼字叠成的,《说文》解释“鲜”从三鱼,不变鱼也。意思是新鲜的鱼,没有变质。由于结构比较复杂,自汉代以后,就借用本义为鱼名:“鲜”,鲜鱼也。因而“鲜的基本意义却是“鲜鱼”“活鱼”。《札记.内则》注:鲜,生鱼也。引申为“新鲜”。而新鲜的东西比枯萎的东西漂亮,引申为“鲜艳”、“明亮”。新鲜的鱼一定好吃,引申为“鲜味”“鲜美”。

那种鲜味,是味精、鸡精里吃不着的。它是吃进口中倍感神清气爽的那种感觉。怪不得古人就发出“鱼,我所欲也”的欲望。

如果说中国的鱼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理念的、诗意的文化,那么食鱼文化则是一种精致、精巧、精心的精品文化。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

它展现的是另一幅精致面孔。孔子早说过:“食不厌精”。这一理念,在食鱼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明代“大玩家”李渔可谓中国休闲文化集大成者,他在《闲情偶寄》中以极热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鱼文化的精髓。他说,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那是最好的了。如鲟、如鲫、如鲤,皆以鲜胜,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肥宜厚烹作脍。

关于鱼的烹调,古时很有讲究。对此李渔仍有详细阐述:“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宴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并出……莫妙于蒸。轩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以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

俗语说“一招鲜,吃遍天”。真是不假。在江边的堤上,也就是小镇靠着长江的一边,有一条街叫“江鲜一条街”。这里的食鱼美食,大都是以长江的鲜鱼为主,形成了鱼美食一条街。这些鱼美食餐馆都是平民餐馆,没有豪华的星级酒店,没有宽阔的街市马路,但却有着车水马龙的人流,有着鱼香风味的小吃文化,有着鱼乡人津津乐道的自在。大凡到这里来的人,都是慕鱼而来。

“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来鱼镇做客的朋友如果不去江鲜一条街吃鱼就是白来鱼镇了。据那里的一位做餐饮的老板介绍,大凡来嘉鱼吃鱼的朋友都夸嘉鱼的江鲜做得有特色。酥脆可口的毛花鱼、紧实耐咬的糍粑鳡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鳜鱼、散发着清鲜香味的家常鲫鱼、麻辣香溢的杂鱼火锅、鲜香酸甜的新鲜鳜鱼炖西红柿,更有那经大火熬制的大骨加上秘制的作料炖出的江鲢炖汤,吃起来软糯嫩甜,入口即化,看着桌上火锅里白练的滚烫鲜汤,就着几杯佳酿,无不叫人心旷神怡。

长江原来在这一带形成了冲积平原,也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湖塘堰,这些个河湖塘堰里也是盛产鲜鱼的。湖里的鱼叫湖鱼,与江鱼交相辉映,共同点缀了鱼镇的美食风采。

走进鱼镇街市,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小吃摊点处处可见,最吸引人的是,几个夜食一条街,通宵达旦,灯火辉煌,游人不绝。招牌上多以鱼字命名如某某鱼庄、某某鱼家等等。菜肴多是以鱼为主,吃法很特别。走进餐馆,拿起食谱一看,首先映入眼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鱼食谱。一桌宴席上,鱼的菜肴就占大部分,叫“无鱼不成席”。红烧鱼、酸辣鱼、糖醋鱼、豆瓣酱鱼、水煮鱼、油炸鱼、糍粑鱼、清蒸鱼、粉蒸鱼、香煎鱼、腌腊鱼等等太多了。

不仅酒店餐馆如此,平常百姓人家做出的鱼食更是别有风味。以鱼为原料制作出更加诱人的鱼食品,也是一大特色。最具特色的菜肴当属牌洲圆子。这是当地人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各种喜事都会做的一种美味的鱼圆子。长江在嘉鱼县牌洲湾是向西流的,这里的鱼甚是鲜活,另外它的选材更是讲究,因此这里的鱼圆子吃起来口感很好。鱼要先去皮剔刺,然后选择白色的;猪肉要选用白色的肥肉;鸡蛋也只选用鸡蛋清;葱也只能选用白色的部分。而且制作过程要采用蒸两道的方式,比较健康。直接食用时蘸点陈醋风味更佳,也是吃火锅的上选。要是煮点面条打个汤什么的,也可把圆子切成小片,甚是鲜美。当地风俗吃圆子叫团团圆圆。

据说到了十冬腊月,尤其冬至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窗外挂满了腌制好的鱼即腊鱼。全是用七八斤以上的鲜鱼,撒上盐,再抹上酱油,腌上一个礼拜后,就要拿出来见太阳了,晒在阳光下,金黄黄的闪闪发亮,一般人家少说也要腌上二三十斤,大户人家要腌上百斤,边晒边吃,一直吃到来年夏天甚至过年,叫年年有鱼(余)。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鱼镇食鱼文化也在日益丰富多彩,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到过鱼镇的人们无不对“鱼”味深长的食鱼文化回味无穷,留连忘返。

上一篇:与雀争锋 第4期 下一篇:流淌乡村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