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时间:2022-10-05 03:31:3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摘 要: 专业教学这一活动是高职酒店管理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不可替代的环节,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这一行为,堪称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和保证。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借助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协同努力,以此形成一个综合科学、全程监控、制度严格、组织完备的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 酒店管理 专业实践 教学质量

在前些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总理的同志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经过数年发展至今,高等教育难以替代的、重要的高职教育,其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评价、质量监控、内容设计之类内容越来越明显地被教育者重视。对于目前高职院校而言,究竟应该怎样结合自身特点,动态地优化专业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质量监控活动等,都是有效实现高职院校质量提升、规模扩大等活动的关键环节,也可以说,其是服务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步骤,企业可以定义为每一家高职院校必须对其予以足够重视的首要任务。截至如今,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如缺乏针对高职特点的评价与相应的监控、盲目套用普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制定的评价模式、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缺乏监控意识等众多不足之处。

高职酒店管理这一专业堪称培养掌握酒店管理一系列必须的专门知识与基础理论,有较强开展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各类型综合职业能力和与之相对应的素质,适合管理酒店并从事一系列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综合性、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正因如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学这一环节便显得尤其重要,而在此过程中,监控质量自然是保证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专业教学监控这一活动,并非仅限于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一肩挑”的事情,需要高职院校中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环节协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科学、全程监控、制度严格、组织完备的监控及评价体系。

1.监控组织建设

一个协调配合、有效运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获得全面又科学的监控评价的基本内容,在高职院校(不仅酒店管理专业)中,有必要充分保证建立“院级系部一线教学”这一结构完整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1.1校级质量监控机构。

校级质量监控机构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般性指导”,其内部的各个主要机构包括专业教学督导组、教学质量监控科、教务处专业教学科之类众多下属机构。其中前者主要构成元素为企业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外校本专业优秀教师、教学委员会之类,主要活动包括对酒店管理专业具体教学内容加以相应的质量检查,及时对其间各种信息加以反馈,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中者则一般由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构成,主要借助毕业生调查、阶段性检查、日常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组织教师评学等一系列活动监控专业教学质量;后者则主要由一线教师和必要的相关人员构成,负责校企结合的相关事宜、企业导师的聘用及管理、实训基地(中心)的建设活动及必要的经费划拨、实训计划的审批、专业教学大纲的审查及实习等一线活动。

1.2系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小组。

这一机构主要负责的活动为系部各专业教学监控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质量评估,并且对前文所述的校级质量监控机构负责。这一小组的主要成员包括教学秘书、实验员、教研室主任、教学副主任之类,而组长则由系主任兼任或指派专人担任,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表现出的教学特点,针对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的专业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适合酒店专业自身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体系。

1.3教师与学生。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指挥者、引导者、组织者与一线专业教师地位同样重要,借助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接受情况、教学进展情况之类的分析和总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环节和手段加以完善和改进;借助对其自身及同行的专业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质量加以评估,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个人帮助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真正具备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与此同时,专业教学对象――学生同样成为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借助网络评估、学生代表座谈、“学生信息员”反馈等方式为代表的一系列途径加以反馈,从而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考核、教学过程、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每一个具体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

2.监控制度的建立

系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应受控于学院专业教学监控机构,并在后者的统一领导下,以及专业教学的一系列基本制度文件这一基础,在和广大一线教师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和自身酒店管理专业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与之相互结合,主要涉及学生专业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指导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监控组织自身的建设等为数众多方面。一般活动内容包括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职责、实践成绩考核规定、专业教学条件建设管理制度、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指导书、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建设方案等一系列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3.监控环节的设置

就一般情况而言,理论教学这一活动往往是以课堂教学为最主要的中心环节开展的,具体专业教学(包括酒店管理在内)是按照学科之间的差异,形成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环节。酒店管理也不例外,对于专业教学的监控有必要充分融入内部尽可能多的环节之中,真正保证专业教学监控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其中各监控环节的监控重点和具体监控项目如下表所示:

4.监控手段的完善

4.1常规性检查。

这一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和审核相关教学文件、检查具体教学过程,以及一系列听评课制度(主要由督导组及同行执行此种活动)。制定和审核相关教学文件的活动主要包括完善系部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审核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及专业教学大纲等一系列情况。其中教学过程检查主要借助的是一个学期内部不同时间段(期始、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以充分监控和督促各专业教学环节的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专业教学过程的安排之类活动。而以督导组及同行为主要执行者的听评课制度,则主要在于动态地完善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活动,以此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4.2阶段性评价。

此方面主要活动在于建立健全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在其中充分利用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等一系列资源,从而形成某一教学阶段产生的相应专业教学成果的评价。细言之,即借助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尽可能将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的设计予以科学化,以此充分构建客观、综合、全面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4.3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

借助问卷和网络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之类众多形式,将信息反馈系统尽可能“多渠道化”,以此充分完善信息收集制度,同时完善整理、分析、汇报等方面的制度,向相关人员反映其中一系列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此给决策和纠偏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4.4校企合作,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校外顶岗实习这一活动中,应尽量实行“双导师”制。借助校企合作活动,有效建立健全应有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学生实习活动结束之后,给其颁布《工作经历证书》(应有校企共同签发的签字或印信)。实习中教学过程形成“双地点”,从而使学生拥有相应的“双身份”,由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二者结合相应的实习专业日记撰写情况、实习报告完成情况、结合学生实习情况之类,依据先前制定的《顶岗实习考核标准》一起完成成绩评定。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应该覆盖各专业教学,各专业根据教学情况不同,制定适合各自专业特点的专业教学监控体系,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实现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彩虹.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2]毕富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王苗苗.基于市场导向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

[4]李路.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5]沈雅雯.基于“定向―双轨制”的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6]韩芳.高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7]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8]刘建华.酒店管理专业“专本硕”专业教学一体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1.

[9]陈增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

[10]孙静静.酒店人员外包的探索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编号CFTD1416183)的研究成果,2013年度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编号:lj2013194)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初中地理课堂展示形式的探究 下一篇:美术欣赏课中的音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