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下的按成本法核算下的存货管理

时间:2022-10-05 02:12:49

ERP下的按成本法核算下的存货管理

摘要:企业存货指的是原材料、在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实际上,企业可运用实际成本核算法对存货进行核算,又可以运用计划成本核算法对存货进行核算。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致使企业运用计划成本核算法对存货进行核算时造成企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出现差异,此时需要企业对计划成本进行优化调整。

关键词:企业存货;存货核算;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ERP下基于成本法的存货核算分析

一般企业存货有两种核算方式——标准成本制和实际成本制。对于标准成本制的结算模式,进出库存的单位成本均以标准成本入账,月中如遇标准成本更改,月底计价时,将追溯至月初的第一笔交易信息,保证标准成本的统一性。

在ERP系统中,与标准成本计算相关的单据主要包括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进货单、退货单和调拨单等单据,最终均以同一价格核算。标准成本多用于生产入库模式计算,一般需要给定标准人工费、标准的制造费、标准材料费和标准加工费用等,通过逐级核算确定存货成本。

实际成本制的计价方法有如下几种: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分批认定法等。月加权平均的目的是让本月份耗用的单位成本一致化。如果两次进货的进价不同,为了让同一月份的领料单位成本一致,那月底一般要对进货的材料重新统一计价,ERP系统会依照系统设置自动完成。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存货的流转顺序,采取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或存货变质度的影响较大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来确定其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仓库实务上的先进先出和财务存货核算上的先进先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里的先进先出,指的是财务存货核算意义上的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与加权平均法比较,先进先出法对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当存货成本总体上升时,存货核算结果是最高的期末存货结存、最低的销货成本和最高的毛利;当存货成本下降时,存货核算结果得到最低的期末存货、最高的销货成本和最低的毛利。

分批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或具体辨认法,指对每次出库的物料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入库,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的入库成本来确定出库成本。通常适用于体积大、成本高、数量较少的物料,或需要进行订单成本核算的业务背景(例如CTO)。在ERP系统中运用分批认定法,一般是结合“批号”来实现。由于同一批号可能存在多笔入库,分批认定法的出库成本就有多种计算方式以供选择:批内先进先出,批内加权平均等。批内先进先出,本质上仍是先进先出核算方法。只是在“品号+批号”两个维度,进行先进先出核算。

企业在日常采购活动中,暂时未收到结算发票,但已拥有所采购的生产原料或商品的主要报酬和风险,根据会计谨慎性等相关原则,必须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合理的估计。总体原则如下:

暂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成本核算,使财务账和仓库账基本保持一致。

暂估的形式一般有三种:单到回冲、单到补差和月初回冲。

成本核算是以上月暂估为准,发票到差额调整到本期。

如果用先进先出法,在出库单价上是以估价(6元)还是以发票价(8元)来计算,企业处理方式会有一些差异,以单到回冲方式为例处理方式如下:

暂估凭证:

借:存货类科目 6

贷:应付账款-暂估 6

采购凭证:

借:应付账款-暂估 6

贷:存货类科目 6

借:存货类科目 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36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 9.36

二、EPR下期末结账的采购核算处理

在期末结账时,将执行“收货/收发票”的自动科目清账,把已收货且已收发票的“收货/收发票”明细项目——清账核销。然后执行“收货/收发票”科目余额重组调整的操作把“收货/收发票”中间过渡待清账科目借方余额调整到资产负债表

“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项目中,反映收到发票尚未收货的金额,其自动产生的会计凭证为:

借: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贷:“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一般情况下,ERP系统不是直接调整“收货/收发票”科目的,而是记入另外一个性质相似的调整科目,即:“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这是因为做这样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而为,因此系统在期末做这样的调整的时候还同时自动产生了下一个期间期初的冲销凭证:

借:“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贷: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如果“收货/收发票”中间过渡待清账存在贷方科目余额则重组调整到相应的“应付暂估”科目中,反映已收货尚未收到发票的金额,其自动产生的会计凭证为:

借:“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贷:应付暂估

同时也自动产生下一个期间期初的冲销凭证:

借:应付暂估

贷:“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因此,实际上对于“收货/收发票”中间待清账科目和“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是不包含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而正常结账完成后,这两个科目的汇总余额应该为零。这样处理也便于下个期间正常的收货和收发票的校对,不至于影响到收货和收发票逐笔清账核销。

而对于“采购价差”科目,在ERP系统中一般是作为存货的备加/备抵科目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的。

一般在ERP系统中,无论在标准成本法下或是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存货科目的记账都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而且都和一定的存货数量对应的。因此,存货科目在系统中是不能手工记账,必须从物料管理部门的业务操作自动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而“采购价差”科目虽然有一部分也是由系统自动记账的,但该科目也同时也允许财务手工单独处理,并且该科目的余额是没有相应的存货数量来对应的。

三、ERP环境下存货的异动

根据上文所述,无论在标准成本法下或是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采购价差”科目在存货采购成本核算过程中都扮演了中间“协调者”的角色,是存货控制的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

1.标准成本法下存货标准价的非正常频繁变动

正常情况下,一旦确定相应的存货标准价后,除非标准价和实际价存在较大差异,不应随意调整标准价。如果发现在ERP系统中存在存货标准价的非正常频繁变动,则需要特别关注。这种情况对于审计师对存货的审计也需要提高警惕,因为系统一般会提供改变标准价的功能,并自动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

借或贷:存货

贷或借:采购价差

而采购价差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属于已消耗材料应分配的差异,应从该科目中转到相关科目;另一种是直接转入当期损益,从而影响财务状况和损益。

2.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采购价差科目存在较大科目余额

从上述介绍可知,与标准成本法不同,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的采购价差科目通常其科目余额应该为零,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才可能出现科目余额且相对来讲余额应该不大。采购价差的处理也同于标准成本法,为了简便,当科目余额不大时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相反的情况则表明存货控制存在较大的风险。

3.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负库存情况及其发生频率

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或是不应该存在负库存情况的。如果在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出现负库存且发生频率较多,则需要进一步查明出现负库存的原因,加强存货控制。

4.移动平均法下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间的非正常转账

由于“存货”科目的余额是直接和一定的存货数量相关的,而“采购价差”科目余额是不和存货数量直接相关的,它只是存货的备加/抵项目。正常情况下的“采购价差”是通过分配转到消耗材料应分配的差异或直接转入损益的,而不能直接和存货转账,如果在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间进行转账,势必改变存货的移动平均价格。但有些系统也提供了存货和“采购价差”间的特殊转账操作,即:

借或贷:存货

贷或借:采购价差

但这种操作只是在那些由于误操作,如将每公斤的价格输入为每吨价格造成“采购价差”科目余额很大而无法更改错误或难于更改错误时才使用的特殊更正。因此,在移动平均法下一般不应出现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间的转账的。

参考文献:

[1]俞春玲.对存货审计的一些思考[J].西部财会,2011(03).

[2]李婉娥.存货的核算和管理[J].中国外资,2011(08).

[3]周平根.存货核算方法对会计利润的影响及其审计发现[J].商业经济,2011(22).

[4]张胜.成本核算前的几个关键问题[J].财会月刊,2012(01).

[5]万寿义,王红军.关于制定统一成本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2(01).

[6]陈文锋.制造业存货审计相关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2(03).

[7]齐书民.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5).

[8]宋海侠.企业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发出成本计价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