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学会合理对话

时间:2022-10-05 12:59:00

语文教师要学会合理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9-01

新课程实施以后,人们的教学理念迅速更新,我们的课堂也随之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但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工作日臻成熟,工作亦随之越做越细。于是,我们开始静下心来,审视我们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备课这一传统而永恒的话题首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因为课程理念的落实首先是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体现的。

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谈谈对于教师备课方面的体会:

1 深入解读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的观点。这一观点涉及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大多是在课前完成,其实就是教师钻研教材,思考教法、学法的过程。近年来,小语会越来越关注这一过程,很多杂志都刊发了名师备课的文章,这些名师数十年的备课经验之谈切中时弊,引人深思。他们共同的体会是“用一生的时间备课”“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但更难得的是,为了读懂、读通教材,他们一丝不苟地查阅大量资料,把备课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

2 牵手文本,与编者的心灵对话

编者在设计单元、选取文章时都颇费心思。不同年段的训练重点各有不同,一个年级里每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一样,就连一个单元里,每篇课文训练的角度也应该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从不同角度有所收获。如六年级的《山中访友》和《山雨》虽同属一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但作者的写作手法却明显不同。一个如写意的山水画,诗性的美感洋溢在字里行间,那我们读的时候以读代讲可以完全领悟作者的心境;而另一个则是工笔细描,细雨在作者笔下被描摩得生动、细致,在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体会作者独到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如果两篇文章都同样用力,学生的所得就会有限。

另外,我们在与读者对话的基础上还要再去研究导读、预习提示、课后题等,它们的精心设计总是渗透着作者和编者的中心意图、思想和导向,不管这种意图或导向是明显地表露,还是隐晦的蕴含,他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中心意图”这样才能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3 让开放的课堂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但如何做好这个对话,功夫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要给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变得更难了。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针对目前备课确定三维目标存在的问题有:(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大多停留在语文“双基”的表述,没有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不能只停留在内容情节分析,还应多推敲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

(2)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因教材的特定因素和学生的实际差异不容易定位嗜贰=淌σ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从中把握好价值观的取向,还需要更大的功夫。而价值观的导向又往往重理性的分析,轻情感的体验。另外,学生对情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应离开文本,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时下,还“流行”对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畅谈喜欢谁,这就出现了《乌鸦和狐狸》喜欢狐狸的现象,这样远离文本,标新立异的“独特”见解,问题出自教师备课时对价值观的定位以及教学时对价值观的导向。(3)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往往较为忽略。只重视教学效果的目标,忽视获得效果的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其实,掌握过程和方法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收获。

3.2 问题的设计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家一直把问题的设计作为备课的中心环节。当然,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一般起到居高临下,总揽全局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精,要目的明确。要明确读的训练点在哪儿?词语理解、品读的点在哪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在哪儿?积累语言的点在哪儿?什么地方适于组织学生探究,什么地方会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这些问题了然于胸,课堂上教师就会显得从容得多。一堂课提问应该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设计问题,就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提问深浅要适宜,不能大而玄,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不能细而明,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从教师的提问中获得答案学生不需动脑,这样都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设计问题要紧扣重难点,让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树上的果子,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

但我们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把教的思路转换为学的思路。教师备课的功力不仅在于设计提问,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学会怎样提问,要努力把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所以,我们的课堂上,适当的时候要安排学生质疑、探究,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3.3 要有“资源意识”,适度进行课外拓展

新课标强调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补充大量阅读资料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有的课堂常常出现本末倒置,教师没有充分使用课本资源,却被网络资源或其他资源所取代。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也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懂文本,其实是对最重要的资源――课本资源的浪费。

总之,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进行备课。

上一篇:重视提高艺术涵养 加强小学美术教学 下一篇: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