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年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12:37:29

浅谈企业年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年金制度是现代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文章结合所在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经验,总结了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归纳了建立企业年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年金缴费;年金支取;事改企;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困难日益显现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更加重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200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2004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制定颁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国务院决定和三个部颁规章颁布实施,确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企业年金体现了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建立、市场管理运营、政府加强监管的原则,标志着年金建立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模式正式确立。

一、企业年金的现状

我国目前企业年金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小,基金积累规模有限,运营收益率低,缺乏相关配套的政策机制与行政管理体系,养老保障作用甚微,其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经济社会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并呈现以下特点:

1.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社保及银行机构有较长经办企业年金业务的历史,企业年金基金积累也较多。而欠发达的内地省份,企业年金市场启动较慢,发展速度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行业冷热不均

垄断或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例如,电力、石化、航空、电信等)发展明显快于外资及中小型企业。

二、企业年金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年金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在开始的初级阶段,由于企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员工对政策不明,国家税收政策不明朗等原因,发展速度缓慢,主要问题有:

1.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

根据企业所得税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企业年金的单位缴费部分,可以按照工资总额的5%税前列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但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职工最希望从企业年金中获得的优惠是免除个人所得税。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一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缴费部分,均不能象住房公积金或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一样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而要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从个人所得税的原理来讲,首先,年金的单位和个人缴费均不是员工的即期所得,需要到退休时才能领取,由于在职时的边际税率较退休的时候高,当期税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地方;其次,与商业性养老保险或之前实施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不同,企业年金计划中一般会规定企业缴费部分的归属规则,也就是说企业缴费部分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延迟收入,它最终是否归属于职工,在多大比例上归属于职工是有严格的限定性条件的。,例如上海年金指导意义中提到:对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归属个人的问题予以明确,即“企业缴费已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可根据职工工作年限决定归属个人比例,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相应增加归属比例”。而企业缴费部分员工已在当期纳税,势必存在对个人过度征税的问题。因此缴纳个人所得税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员工推行企业年金工作的积极性。

2.事改企退休待遇的矛盾

对于由事业改为企业的国有单位,2005年10月1日以后的退休人员,国家将不再给予事业退休待遇的补差政策。即使企业依据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其缴费最多追溯至2004年5月份,特别是实行企业年金后即将退休的人员,由于缺乏账户的积累,退休后无法享受年金领取的待遇,这明显违保障的公平原则,由此造成特别是改制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别过大的矛盾。

3.缴费及提取

对于大部分外资和私营企业,建立推行企业年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担心年金给企业带来一项长期负债。因为一旦建立企业年金,之后任何对于计划修改(包括雇主缴费比例)的流程都是比较复杂的,不但要通过工会或员工代表大会批准,还要相应的政府部门审批。缴费比例的灵活性和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着中小型企业年金的推广。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员工只有在退休、残疾、移民、死亡和公司倒闭时才能申请领取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虽然企业年金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未来的养老需求,但过于严格的支取条件同时也限制了员工参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员工,由于其短期的首要需求不在养老,而往往在住房和教育支出上,因此企业年金过分严格的支取条件限制了他们对养老金储蓄的兴趣。对比住房公积金制度,支取条件限制比较少,支取方式也比较灵活。而这一特点在外资和私有企业影响中尤为明显,由于这些员工年龄结构偏轻,更多的企业首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而非企业年金。

4.投资政策

我们企业年金制度上严格规定了不同风险类型的资产配置比例:股票权益类不能高于30%,固定收益类不能高于50%,货币现金类不能低于20%。这样的限制在我国年金投资的初级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投资风险。但同时过于单一的投资组合也不能反映出不同年龄员工的投资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三、企业年金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的税收政策是撬动养老金发展的有效杠杆,是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导向。要培育员工自觉主动购买年金的意愿,应当设计一套有充分保障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年金需相应、有利的税收政策相配套,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已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

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主要有EET、ETT、TEE和TTE等四种模式,我国现在推行的TEE模式,发达国家对企业年金计划普遍采用的是EET的征税模式。例如,在欧盟15国中,就有11个国家采用EET模式。一般来说,由于在EET模式下,政府不仅对企业的缴费部分或全部免征企业所得税,而且允许在一定比例内递延或免征个人所得税,所以它有利于鼓励企业和职工进行缴费,并调动他们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

在这种模式下,对于个人缴费部分及企业缴费分配至个人部分,并不是采取税前扣除的方式,而是规定在缴费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到真正领取企业年金时再缴税。这种延迟纳税模式既可以保证国家税收收入总体上不减少,又给予个人延迟缴税的优惠,比较合理。

2.设置保障期,确定事改企退休补偿标准

由于员工退休待遇的高低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时间和交费时间关系非常密切,在相同职务、职称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于改制后几年内的退休员工既享受不到事业单位退休的好处,同时也无法享受年金带来的待遇,同样为企业的积累做出重大贡献,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补偿,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

这种情况下,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建议应充分考虑该类员工的特殊性,设置保障期和补偿标准,补偿标准为个人退休年度基本年金缴费×(N-缴费年限),其中N为保障期,建议设置在8~12年左右,具体期限可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而定。

3.实施灵活缴费制度和有条件的限制支取制度

美国401(K)计划的雇主缴费通常是通过配比形式完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是雇主根据员工的供款进行100%或50%的配比。允许雇主每年度自由调整他们的供款公式,很多雇主可以基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而调整这一部分支出。如效益好时,配比的比例高会达到150%或200%,而经营效益差时,甚至可以停止供款。

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建议推行灵活缴费制度,简化计划修改审批流程,将直接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参与热情。

401(K)计划在支取方面增加了福利支取的概念。允许员工在为自己或家庭成员支付巨额医疗费用、学费、房贷(仅限于如不按期还贷将失去房产时)等情况下可以支取企业年金,甚至允许困难时临时从自己账户中申请贷款。

在我国,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员工除退休等正常到期支取外,也允许在购房、装修的情况下支取,我们建议,企业年金可以适应参考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增加一些退休前灵活性的支取条件(可以要求员工为此付出额外代价),会提大大提升雇主和员工对企业年金计划的青睐。

4.将投资选择权交给员工

目前企业年金投资产品品种分成流动性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与权益类产品,且有相对明确的投资比例限制和不同组合,这些组合在投资方向、风险、收益率及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方面都有所区别,由于员工的投资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各有不同,建议区分为不同类型的方案,例如:保守型,稳健型,偏激进型和激进型等,将投资组合的选择权交给员工,同时,也将与之有关的风险转由员工本人来承担。

建立和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既有利于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完善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又有利于改善企业薪酬福利结构,增强长期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嘉实基金养老金研究小组.企业年金与税收[N].经济参考报,2009-7-31.

[2]孙帆.借鉴401(k)计划发展中国企业年金[J].上海国资,2009,(03).

作者简介:林少雄,男,中国注册会计师,现供职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上一篇:疏导优于防控 下一篇:财务预警指标选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