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融入整个教育始终

时间:2022-10-04 11:38:11

让阅读融入整个教育始终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是我们一生需要养成的习惯。那么如何养成读书习惯,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读书,进而与书为友,形成习惯呢?

一、创造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一)榜样引领,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孩子年龄小善于模仿他人做事。一年级学生虽都接触过书籍,但很少能够自觉独立的读书。入学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教师在早自习和课余,开辟阅读时间,一同在班里读书。对于低幼年级的学生来说,向师性强,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和观念,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不断激励,提供展示平台。

在学生中树立好读书的典型,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可以由读书引领转为读书指导。教师进行巡视,发现读书认真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通过发学生喜欢的小粘贴进行奖励,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应创造机会让其到讲台上朗读,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措施的及时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不定时推荐,引导学生看好书。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教师就要通过推荐好看的书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可以在巡视学生读书时,及时发现适合他们看的好书,哪怕是老师一句简单的“你看的这本书真好!”都可能会带给学生一天的喜悦。用鼓励表扬,引导学生好看书,看好书。

二、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读书的热情

(一)读书漂流,让好书流动起来。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读书设计成游戏形式,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手中的书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收集的书籍随意摆放在课桌上,让每个同学蒙住眼睛挑书,所有的同学都带着期待,带着一种神秘进行着漂流活动。漂流活动可以不定期举办,用恰当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孩子们手中的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今天我讲故事”,由阅读到表达,促使学生用心阅读。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书要读进去,才能有收获。为了促使学生读书用心,使学生的阅读有收获,在班级开展“今天我讲故事”读书活动。每个孩子讲故事时,教师就拍下照片,到班级博客上,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和家长的参与热情。通过讲故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由阅读到表达,促使学生用心读书。

(三)建立图书角,供学生随时阅读。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随时读书的场所。同学们把自己读过的书带到学校,大家共同建立起图书角。读书角的书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口味。有时几人共读一本书,一起讨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过关,促读书习惯形成

(一)建立读书档案――阅读卡。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还需要一定的辅助手段,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色彩鲜艳,适合小孩子使用的阅读卡。每天要求学生半小时的阅读时间,随时把自己的阅读书目和读书收获记录下来。通过记录新认识的字,在阅读中识字,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促进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卡的使用,引导孩子每天静心读书的同时,也为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提供了依据,起到了家校合力,共同引领的作用。

(二)阅读过关,评选读书明星。

小孩子的兴趣是有起伏性的,兴奋点极其短暂。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以各种新颖形式去维持学生某一点的持续兴奋,以达到巩固成果,真正形成习惯。依据阅读卡,在班级中开展了“阅读过关,评选读书小明星”活动。设有铜牌小明星、银牌小明星、金牌小明星光荣称号。推荐书籍,让学生共同阅读。从已过关的学生中选出小考官,争当小考官成为了学生无比荣耀的事情,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过关的热情,掀起了读书的高潮。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一年的阅读培养,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无论早读,还是午休,无论老师在与不在,班里的学生都能做到静心读书,读书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成了他们最快乐的事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上一篇:读写结合 以诗促写 下一篇:阅读教学,伤不起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