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中"贫困生"群体心理研究及对策

时间:2022-10-04 10:08:27

校园建设中

【摘要】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大问题,如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着重考虑的一个课题。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高校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旨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体制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马加爵事件是一个典型代表,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另外,2005年广西某大学连续有4人跳楼自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相比,贫困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福建师范大学在对入学新生中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普查显示: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11份,反馈回来的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精神病性五个方面得分高于非贫困生,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过低,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在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各个表现特征上,人际敏感占了25.9%,抑郁占了16.7%,此外还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各个方面。另外,调查也显示:在贫困生中,男生的心理比女生健康,总体心理水平高于女生。其中,贫困生中,女生较胆怯害羞,多愁善感,在人际交往上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男生则表现为容易激怒,争强好胜,敌对因子也比女生高。

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此外还有如沮丧、嫉妒、怨恨、苦恼、虚伪、狡诈、不诚实、品行不轨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会出现四种不同的行为表现:一是通过刻苦攻读,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生活的贫困带来的心理上的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认为自己先天不如别人,首先在心理上败下来;三是退缩、逃避、离群,或者悲观厌世,或者仇视社会和他人;四是因心理问题而引发问题行为,如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等等,这些人中贫困生的人数明显偏高,更有甚者做出如离家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事件,甚至以极端的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近年来高校频频出现的轻生事件。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高校贫困生因经济原因而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但经济原因只是一个主要因素,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

1、传统教育模式下忽视健康心理培养,这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小学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无论社会、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分数是学生的命根,长期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但在许多地方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地区和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然而从中学到大学,衡量评价学生的标准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以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一好遮百丑不同,大学衡量人才的标准则是多元的,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偏远、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有的除了学习之外,在知识面、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因而压力较大,容易导致"心理贫困",进而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而同时自我消化解决、自我调适能力的先天不足,越积越多,从而留下许多隐患。

2、高额学费、学业压力、就业前景、家庭压力等等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现实原因。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每学年5000元以上的学费及其它费用,对贫困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形的、巨大的经济压力。经济原因导致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他们常常是靠借款来缴纳学费以维系学业的,于是他们在校期间总是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去打工挣钱,但同时又总是拼命学习,以期在挣得工钱之外,还要努力争得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来为自己解困。然而打工难免影响学习,使学习出现下降的趋势,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打工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打工挣钱的矛盾冲突之中。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前景也不看好;加之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然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一方面,因其期望值过高或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的拼搏得到解决。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不健康状态。久而久之,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变化,部分贫困学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并引发其他问题。同时,就业压力大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突现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校扩招、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学习信心的缺失、不正当竞争、学生为谋取私立不则手段等现象频频出现。"上学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找个地方打工……"别说本科生了,作为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校期间都无心读书,整天在想毕业之何去何从,做学问的还不如做生意的,教书的还不如干建筑的等错误思想在高层知识分子中出现已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3、一些社会不良行为、不良文化等不良因素对校园的冲击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社会原因。

高等学府不是世外桃源,难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好有坏,一些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比如社会上认可的笑贫不笑娼、贫穷是耻辱等等。"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①而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具有重要作用,金钱决定人的地位;自己没有金钱,也就没有地位。由此导致心理失衡,总认为自己经济不宽裕、穿戴不时髦、被人看不起。社会上流行的消费主义又不断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中不时泛起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增添了许多烦恼,因而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抑郁感。这正是导致一些贫困生经济和心理"双困"的原因。

4、个人认知态度和认知方式的不当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自身原因。

把贫困当成耻辱。家庭经济贫困是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能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家庭所在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应该说,在当前条件下,对于绝大部分贫困生而言,家庭经济贫困都不是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贫困既不是缺点,也不是耻辱。但有些贫困生却不这么看。他们把贫困当成无能、当成丢人、当成耻辱,并因此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即由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一些学生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资助的机会;一些学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后,精神上却陷入了深深的负疚与自责之中。加上一些学校和社会在经济救助时方法不当或失误,更加重贫困生心理负担。毫无疑问,学校和社会对贫困学生采取了许多救助措施,但善意的举动实施不当会造成贫困生的心理失衡。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尚不发达,机制尚不健全,再加上贫困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得到了救助,但心灵上却受到了伤害。把贫困当成挫折。古人说,自古英才多磨难。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把贫困也看成是一种磨难、一种考验,思想上就会正确对待,行动上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也就不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但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的一代只喜欢享受,不喜欢磨难,大学贫困生也不例外。所以,他们不愿意把贫困看成是磨难,而是当成生活中难以承受的挫折,并由此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而且学生之中出现的攀比之风更加加重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没有宣泄途径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大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实告诉我们,贫困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单纯的经济上的帮助无法彻底解决他们的困难。针对贫困生的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未雨绸缪、积极建立预防机制。

第一、大力优化育人环境。对贫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其它问题。因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要注意在学校和班集体中培养团结友爱、相互理解、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贫困生消除自卑,孤独等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从而消除经济困难给贫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压力。

第二、做好贫困生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点面结合,组织心理咨询专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给予具体指导。例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个性,战胜自我。促使贫困生能够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曾有一名经理查理.贝尔,他就是因为贫困地吃不上饭才到该公司打工,刚进店是老板不接收他,他乞求说"能不能让我打扫厕所",老板只好收留了他,贝尔不但不怕别人笑话,反而坚持一个原则:"一定要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要干净",不久就当上了麦当劳另外一个分部的经理。所以要使大学生认识到,贫穷是事实,但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现在贫穷不等于永远贫穷。相信只要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贫穷现状是会改变的;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心理咨询形式,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贫困生,主动进行咨询、了解、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必要时应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使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已经得到了资助,但还有一些和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没有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②

2、正视问题,积极建立治疗机制。

做好贫困生心理障碍的治疗与矫正工作。大学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看,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效果比较好。

第一、指导性治疗法与非指导性治疗法。指导性治疗法是以治疗者为中心,治疗者在对患者全部或基本情况了解后,对其困惑和焦虑给予合理的解释、劝导、鼓励,以期消除其心理障碍。非指导性治疗法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者在与患者交谈中,只是诱导患者自觉说出自己内心的郁闷和问题,提高自我认识,控制不良情绪和行为,增强适应环境,占胜心理障碍的能力。对有中等程度自卑、抑郁、忧虑、嫉妒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可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集体治疗法。这一方法是将患有同类心理障碍的若干患者组织起来,创造条件让他们互相熟悉、自由交谈、彼此将内心的痛苦讲出来,起到排解心中郁闷,减轻孤独感和心理负担的效果。治疗者在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了正确认识、主观上能够配合时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便可逐渐消除。对自卑、抑郁、忧虑、孤独、苦恼感比较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贫困生可配合运用此种疗法。

第三、处罚疗法。处罚疗法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它是在心理患者的失常行为或不良行为出现时,就给予恰当的处罚性刺激,使其产生畏惧或警戒心理,以后再不敢这么做,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对有说谎、欺骗、行窃等不良品行的贫困生可采用此种疗法,例如,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给予纪律处分等。③

3、多方筹措、建立完善扶助机制。

第一、物质上给予资助。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学校各部门就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如联系助学贷款、宣传奖学金政策、减免学杂费、筹措发放特别困难学生补助、组织勤工俭学活动等。一句话,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因为没有必要的物质做后盾,贫困生起码的生活都维持不了,心理上怎能没有负担和忧虑?饿着肚子怎能学习?所以,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对贫困生予以资助,并在政策、制度上有所保证。但在实际操作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由于资助方式不当或对资助事宜的宣传报道方式不当,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

第二、精神上给予鼓励。根据贫困生的具体实际,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不畏缩、不自卑,能够正视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要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以及学校财力毕竟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还需要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共同想办法,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通过精神上的鼓励,力求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第三、还应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在帮助他们解困的同时,应着重培养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他们奋发成才。其一,要使经济资助与自立自强教育有效结合。要加大勤工助学力度,力求通过贫困生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从而达到既解决实际困难,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二,要使社会支持与回报社会有效结合。社会以及学校对贫困生的支助,既是对贫困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贫困生的期望。应有意识地将资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贫困生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们要真正认识到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从真正为这些贫困生解困入手,分清类型、找准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还要落实到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方文晖、田永静:《谨防贫困生的心理贫困》,《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3日第5版。

[2][3]杨志恒:《浅析经济贫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二期。

上一篇:质疑领跑课堂 追问引领终点 下一篇: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提高语文教育教学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