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三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时间:2022-10-04 08:54:31

激励“三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一个自然数,一个算式,都是客观世界定事物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的高度抽象。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一方面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教学时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激励全体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数学素质。

一、激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求知识。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构成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且这一矛盾势必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儿童克服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妥善解决数学知识特点和儿童思维特点所引起的矛盾,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切实引导好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只有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摆小花图,每次摆2朵,摆3次,并列出加法算式:2+2+2=( )。用同样的方法摆正方形图、圆形图,分别摆4个3,5个4,再列出加法算式:3+3+3+3=( )、4+4+4+4=( ),接着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是:加数都相同。再进一步指导学生书写乘法算式: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最后概括出乘法算式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思考、概括,不仅让学生领会了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及书写方法,化解了教学难点,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激励学生参与动口表达,在表达中汲取知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学生不论获得哪项知识,都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分析、归纳,而获得的每项知识又必须用语言将其巩固下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在学生动口说的时候,思维也就同时得到发展。如:教学“除法的第一种方法——平均分”时,在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分完6根小棒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分的过程说一说,先让学习好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在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告诉学生,一根一根地分就叫“平均分”。然后让中等生用“平均分”的说法说说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根。最后让后进生也学着说。这样让学生在动口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此外,在计算应用题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三、激励学生参与动脑思考,在思考中吸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诱导学生动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还可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研究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像练习题中的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题目就为我们提供了促发思维的想象点。在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时,不仅要研究教师“导”的方法和步骤,还要研究学生是如何思维的,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启发诱导。如: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中的230-30=()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当学生只回答出“23个十减3个十等于20个十,就是200”时,启发学生从数的组成去想。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出:“2个百3个十去掉3个十还剩2个百,就是200。”

激励学生“三动”,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流一身汗,滚一身泥,练一身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激励“三动”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在引导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课堂上采取的方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一定要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走过场、摆花架子。

2.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动手操作,应告诉学生课前要准备什么样的学具,操作时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让学生操作要有步骤,统一行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3.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要适度。它既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应该紧紧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恰当、合理地安排。适度就是每一项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教师要控制好时间,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准。

上一篇:高职《汽车电气设备》教学探索 下一篇:构建高校网球文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