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当谨慎

时间:2022-10-04 07:47:17

“校园贷”当谨慎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是没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得资金融通行为。当网络借贷以非正规手段在大学校园日渐风靡,当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为借贷关系的主体,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校园贷”盛行背后

“借贷风”为什么在校园盛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客观上促成了大学生借贷。现在的大学生,正是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却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自身的消费需求已不满足于温饱,而是有了更高的物质和情感需求。许多借贷平台利用大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互联网、手机以及校园小广告推销一些门槛低、手续便捷、放款快速的借贷服务。《教育》记者了解到,现在风靡校园的借贷平台众多、操作方式灵活、借贷形式多样,借款利率惊人,当无力偿还高额利息的大学生,会不时遭到威胁恐吓、暴力讨债,犹如身陷囹圄,苦不堪言。

“借贷”个案举例

郑德幸原是河南某学院大二学生。2016年3月9日,因债台高筑,自身又无力偿还,无奈之下,跳楼结束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他是班长,平时人缘很好,因为输了钱,一心想着翻本。于是他找了28名同学和朋友,利用他们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信息,分别通过14家网贷平台进行贷款,贷款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贷款总金额高达58.95万元。除了这些,郑德幸还借了高利贷,他说:“我知道月息五毛就意味着欠款两个月要翻一番。”但是对他的吸引力他大了,在他看来,就算当时有1000万元,也敢投进去。10万多元的款,已让郑德幸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倾尽了全力,打工收入对繁重的债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他追悔莫及,家人失望无力自拔,最终跳楼。事发后,学院对全校进行了排查,提示学生不得与社会上任何借贷公司发生借贷关系;同时,给借贷受害学生开会表示:学生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贷款本金,但受害学生一致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没有还贷的责任。

郑德幸事件后,很多人在他的贴吧下留言称:以后不再接触和网络借贷。然而,郑德幸事件并不是校园“借贷风”的终结,仍有许多大学生身陷于借贷危机中。

裸持身份证拍照、拍视频,上传身份证及家人资料,只要以此作抵押,就能获得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在校生信用借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时,放贷人以公开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这就是校园借贷的另一种形式――“裸贷”。

合肥某职业技术学院一“95后”女生小于就是“裸贷”的受害者。她先后向多个校园贷平台借款30万元,并部分提供“裸条”担保。据了解,与她有“贷款”往来的网贷平台及放贷人达到59家。经过几个月的“滚雪球”,本息已经达到50多万元,借到的钱一大部分用来“以贷养贷”。

在读大学生张雅就读于聊城某高校。2016年7月份通过借贷宝平台拿到了5000元,双方约定利息为每月20%,期限为一个月。在债主要求下,她拍摄了自己的和一段长达5分钟的不雅视频,视频里她把身份证放在胸前及身体其他部位,拍完交给了对方。

这些大学生都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本应该在象牙塔中度过充实而又美好的几年时光,却陷入裸贷的陷阱中,眼下的生活和未来的道路都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来安排。

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

什么是合法的校园贷,校园贷的用途是什么,怎么样是鼓励的,什么样是限制的,必须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界限。2016年10月13日,银监会、工信部等15个部委联合了《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将网贷机构划分为合规类、整改类、取缔类三大类,校园网贷被列入重点排查整治对象。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加强防范,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当务之急。虽然大学生大多年满18岁,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总体上,他们涉世未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金融陷阱缺乏识别能力。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应在教育中渗透个人信用、金融常识、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各贷款平台应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完善贷款资金流向记录,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防止贷款人通过单一平台重复贷款或跨平台贷款,累积高额本息债务。同时,应把学生贷款和消费场景联系起来,确保贷款用于学习而不是随意挥霍。监管部门要细化制度,规范校园贷的宣传、营销,禁止诱导式业务推广,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对于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及计息,以及倒卖、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要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及时查处并依法制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认为:治理校园贷乱象已迫在眉睫,公安机关监管和打击违法行为必不可少,但学校也好,家长也好,学生个人也好,都要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坚决向高额借贷的陷阱说不。

上一篇:全科教师不应是权宜之计 下一篇:《大漠祭》中的西部人文精神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