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时间:2022-10-04 04:08:47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摘 要:名著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现在青少年对名著兴趣不大,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师在平时应该做哪些工作呢?应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名著,将名著阅读教学常态化,每周都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摘抄名言等,倡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后要搞好学生阅读名著的评价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加其阅读成就感。

关键词:引导;阅读;名著;个性化阅读

名著是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是历史的奠

基,是创新的先导,是知识的沉淀。为了让青少年吸取各个民族的精华,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对一些名著的阅读考察。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使得现代文化呈现多元化、通俗化的特点,而且名著的写作背景距离人们生活较远,所以人们尤其青少年对名著兴趣不大,很难投入到书中去。名著的推广很快陷入低谷。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一、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虽然冲击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好它们说不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有很多的名著已经被搬到了银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电视或电影引导学生,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当学生看了《水浒》这部电视剧,我和学生们说,电视剧很生动,有故事性很强的情节,可是电视剧的情节是导演和演员根据他们对名著的理解,为了满足观众的口味而改编的。其实书中的内容和情节与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甚至一些情节被删减,同学们这么喜欢电视剧,为什么不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这样学生们都很乐意地去读相关原著。也可以用悬念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当电视剧播放到精彩之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读名著,提前阅读故事情节。

二、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名著

在我们现在所教的课文中有很多都出自名家名篇。当我们学习这些名篇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名著进行引导。如讲到《阿长与〈山海经〉》时,给学生讲了《朝花夕拾》中阿长的其他故事,如阿长是如何踩死我的隐鼠的。讲到《杨修之死》时,我就给学生讲《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故事,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同时教师在讲课文时多介绍一些名人以及他们的其它作品,为学生推荐好的文章,每周都上一节文学赏析课,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读得过瘾。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师要将名著阅读教学常态化

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要时刻加强名著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课后自己进行阅读。但是一些学生在课下阅读名著时有时会偷懒或不认真完成名著的阅读,因此教师要通过每周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督促学生完成教师要求的阅读内容,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我设计以下问题:主人公是在谁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这部小说回答了青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文学名著的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名言、精彩片段,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写心得等,要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以此提高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量。

四、倡导学生运用个性化阅读名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的教育向来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教学要关注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们敢想、敢疑、敢问,避免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机械化和模式化。

如何来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名著,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形

成正确的认识呢?教师应时常开展活动式评述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进一步转化到情感活动中,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其阅读成就感。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以名著中的某个观点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受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形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得到了延伸和综合。

阅读名著,我们与思想家交流,与巨匠对话。经过名著的熏陶,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使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王传云.名师阅读教学切入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研究,2009(1).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的转变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