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塑造

时间:2022-10-04 01:31:57

城市滨水景观塑造

摘要:滨水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沿岸建筑实体、建构可参与的水环境、绿带、夜景对改善沿岸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塑造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关键词: 滨水区亲水环境 滨水绿带 夜景设计

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地区的发展。

滨水带与城市渗透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沿岸建筑实体

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远观时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近观时往往使观者对建筑物的细部甚至广告、标识和环境小品都一览无余,城市两岸的景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轮廓线。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围护设施的材料、形式都应亲切怡人,应尽量做得通透。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道路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

桥梁―城市跨越空间形态 桥梁在跨河流的城市形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是由于桥梁对河流的跨越,使两岸的景观集结成整体,特殊的建筑地点,间接而优美的结构造型以及侨上桥下的不同视野,使桥梁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城市桥梁的美,不只体现在孤立的桥梁造型上,更主要的是把桥的形象与两岸城市形体环境、水道的自然景观特点有机结合。因此应允许重视城市桥梁的空间形态作用,将具有强烈水平延伸感的桥梁与地形、建筑及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景观效果。

建构可参与的亲水环境

单纯的视觉感受不能全部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置身水中更能体验水的魅力,通常有两种办法:①把水引进来在条件合适的宽敞地段,把水引到岸上,使其成为静态的浅水池,并对其进行景观处理,或做成园林式的,或做成现代的水景小品,使人更容易地近水、亲水、戏水、用水。②把岸拉出去,岸的断面虽然使人和水的实际距离最短,但却拉开了人与水的心理距离,垂直的堤岸使人们对下到水边失去兴趣和信心,因为这种断面形式没有引导人的作用,空间因此而断开。合理的堤岸断面应该逐级下落,保证在人的视野范围内都能看到水面,并能使人在正常的姿态下越过每一级平台而看到水体的边缘。这样的断面形式还能使人在不同的高度观水,产生不同感受。并将平台伸入水中,使人更加感受到水面的开阔,并体验到来自水的惊喜。

滨水区绿带景观

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在护坡上种草,在颜色、形态、质感等方面加强滨水空间的整体感,在岸边种树,将岸边成排的行道树叶与散布的观赏树结合起来,增添空间的情趣,并提供足够的树荫面积。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层次的组合,应尽量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

此外,城市滨水区建设,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结束语

滨水区景观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滨水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河流生态上的可持续性。

上一篇:工贸型小集镇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建设城市高层住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