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彭阳县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04 01:29:48

浅谈彭阳县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彭阳县干旱少雨,水利工程是彭阳县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国家近年加大了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力度,大大改善了目前不利因素,但还不能满足现有调蓄水要求。

关键词:彭阳县;干旱少雨;水利工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40-02

1 基本情况

彭阳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地处东经106°32′~106°58′、北纬35°41′~36°17′之间,海拔高程

1 248~2 483 m,属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多年平均气温7.4 ℃,冻土层深度约1.50 m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450 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 200 mm,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雨。全县总人口25.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35万人,回族人口7.7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 045.65元。彭阳县总土地面积2 528.65 km2,其中农业用地面积20.86万hm2,水浇地3 794.07 hm2。

彭阳县是全国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国家多年来一直把这一地区列为扶贫的重点,区域内资源贫瘠,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干旱少雨是主要的气候特征之一,加之山地多、平地少、人口居住分散诸多因素影响,造成这一地区生产水平低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水利工程是彭阳县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水利工程现状

彭阳县坚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的方针,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债、“山西”、以工代赈、基本建设资金,加快以水利工程为“龙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广大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经历了从单纯拦泥向生态农业、从单坝控制向坝系、从传统向现代水利建设的根本性转变。全县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汛抗旱、灌溉减灾、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截止2012年,全县共建成水库35座,其中,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21座,总库容1.40亿m3,有效库容0.82亿m3,设计灌溉面积0.6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45万hm2,但由于大部分工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物年久失修,蓄、放水十分困难,一部分水库淤积严重,工程防洪标准大大降低,常常出现有水不敢蓄,蓄时又无水的现象,加之无多年调蓄工程,若遇大旱之年,工程效益减少,并达不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国家近年加大了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力度,大大改善了目前不利因素,但还不能满足现有调蓄水要求。

随着“生命工程”、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项目的实施,彭阳县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缓解,饮水状况不断得到改善,饮水标准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现有农村饮水工程62处,打人饮机井21眼、土园井12 142眼、生活窖28 157眼,改造泉水131眼,铺设压力管道57.25 km、干管646.44 km、支管道1 294.48 km,建蓄水池200座、检查井2 264座,人畜饮水工程建成后重点解决了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19.5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57万人。国家虽对彭阳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饮水困难,但彭阳县缺水人口居住分散,点多面广,地理条件复杂,以前工程由于投入资金相对有限,已解决饮水的群众主要以集中供水为主,因此饮水保证率相对较低。

从60年代初期彭阳县相继建成了店洼、乃河、吴川、庙咀、周庄等库灌区15处,建成红河、新集、古城井灌区3处,建成长城塬、关平川、魏庄等扬水站16座,打大口井92眼、生产窖18 323眼、灌溉机井88眼。灌区干渠长134.71 km,配套72 km,支渠长717.27 km,配套165.40 km,埋设管道87.60 km,建各类建筑物622座,据调查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在60 %左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8万hm2,其中库灌面积0.69万hm2,机井灌溉面积0.05万hm2,扬水站灌溉面积0.06万hm2,窖水微灌面积0.24万hm2,打大口井及其他0.04万hm2。已建成草庙集雨灌溉示范点、任湾节水示范园和申川节水灌溉培训中心,并在麦子塬建设集经济林基地、生态旅游、庭院经济于一体的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彭阳县灌区由于已建时间长,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每逢灌溉时,跑、冒、漏等浪费水资源时有发生,水利系数在0.45左右,加之近年天气连续干旱和水源工程淤积严重,蓄水不足,使灌溉效益衰减。2009年实际灌溉面积为0.69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3.9 %。

彭阳县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 333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2 %,侵蚀模数每年

5 000~7 500 t/km2。为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面貌,彭阳县在流域治理上,始终贯彻国务院提出的“水土保持是山区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的精神,为此彭阳县确定“生态立县”指导思想,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改土治水,统筹规划,集中连篇,分期实施,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坚持远期利益和近期利益、治理与开发、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经过近30年的治理,彭阳县水土流失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712 km2,平均治理程度73.3 %,其中整修水平梯田6.12万hm2,造林8.24万hm2,人工种草2.76万hm2。修建治沟骨干工程57座,塘坝38座,人均现有基本农田0.24 hm2。这些工程在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改变生态环境、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存在问题

全县大部分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现象日益突出,病险工程、病险部位不断增多,运行困难,效益衰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一旦出现险情和故障,损失惨重,在无力修复的情况下,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效益的发挥。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有办法措施,执行不力,人为毁坏严重;乡村干部群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不高,有农民用水协会,但不能很好发挥作用,致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滞后。

群众对水商品认识不够,水法观念淡薄,水利设施破坏严重,使饮水工程无法保证正常运行。

新的水源水体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马铃薯加工业、乡镇企业排出的污水,对人畜饮水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待加强,制度还不健全,措施不力,群众认识不够,改革进度缓慢。

4 总体思路

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大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旱作设施补灌力度。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彭阳县围绕“开源、增效”,以水保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库、坝、窖(井)、池联合运用,大力开展库井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旱作基本农田、中小河流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源工程的配套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水旱灾害防治和水资源配置,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五大工程,加速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在工程管理、项目争取、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防汛抗旱减灾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能力、综合素质上进一步提高,奋力推进全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农机化发展问题浅析 下一篇:微耕机在海原县的应用前景与推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