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4 11:45:11

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方法,比较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组 82例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5%GS 250 ml,1次/d静点联合化疗;对照组80例单纯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状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黄芪;化疗;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130-0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虽然抗肿瘤化疗、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痊愈,但某些化疗药物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降低,影响化疗进行。近年来,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已占各种疾病之首位[1]。而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正常细胞有一定杀伤。因此,寻找一种能增强化疗疗效同时又能提高宿主机体免疫功能并减少其毒副作用的药物是目前肿瘤研究方向之一。为尽可能地减轻化疗反应、提高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化疗联合扶正固本中药相结合治疗癌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传统中药黄芪具有扶正固本、补脾益肺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是一种双向免疫功能的调节剂、自由基的清除剂,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生物调节剂[2]。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肿瘤科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82例,并做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肿瘤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62例,男107例,女55例,年龄24~76岁,平均55.6岁,预计生存期大于3.5个月,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2例(治疗组),其中,男54例,女27例,平均年龄52.3岁。单纯化疗组8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2岁。两组癌症类型包括: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癌,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基本情况统计(例)

与治疗组比较,*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辨证为气虚者。

1.3治疗方法

化疗是一般采用2~3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均完成至少两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制定化疗方案:肺癌CAPIEP方案,胃癌EIJ或FAM方案,乳腺癌CEP方案,肠癌FOM方案,食道癌FAP方案,肝癌EP-FEM方案,胰腺癌IIEU方案、NHLCHOPE方案,不明原因转移癌FEP方案。治疗组按上述方案治疗同时配合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黄芪注射液30 ml注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上述方案化疗。

1.4 疗效观察标准

根据 WHO1981年统一评定实体瘤疗效标准[3]。客观疗效分为CR(完全缓解):可见的病变完全消失,超过 1个月。PR(部分缓解):肿块缩小50%以上,时间不少于4周。NC(稳定):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PD(进展):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 25%以上或出现新病变。对不可测量的病变,CR: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 4周,PR:肿瘤大小估计减少t≥50%至少 4周。NC: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周,肿瘤大小估计增大不到25%,减少不足 50%。PD: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t≥25%。生活质量状况,按KPS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后评分,增加≥10分为改善,减少≥10分为下降,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为稳定。疼痛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用数字法对疼痛进行评估,止痛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

1.5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详细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标准评定分 0~IV度。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 2次,治疗前后各查 1次心电图、肝、肾功能、胸部正侧位片和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

1.6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全部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与生存质量状况

治疗组(CR+PR)有效率为36.6%(30/82),对照组(CR+PR)有效率为18.8%(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79,P

2.2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Ⅲ+Ⅳ度发生率与治疗组相比较,?字2=12.539,*P

2.3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4。

表4 化疗后组间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情况比较(例)

Ⅲ+Ⅳ度发生率与治疗组相比较,*P

从表2~4可知:治疗组外周细胞、血小板降低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3 讨论

恶性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4]。晚期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化疗为主,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及非选择性,所以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机体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进而引起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

中医认为晚期肿瘤患者多属阴虚,化疗药物为热毒之药,而黄芪性味甘、温,入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发现黄芪含黄甙、黄芪多糖、黄酮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和免疫调节的功能,能配合化疗药物起到良好的抗癌作用。《神农本草经》把黄芪列为上品,可见黄芪药用价值之广泛。

现代研究证明:①黄芪可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血浆中cAMP的含量。提高末稍血中白细胞含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②黄芪注射液能促进抗体形成,促进或自身诱生干扰素或具有干扰素样作用。增强 NK细胞活性。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抑制 Ts细胞。导致到其他T细胞亚群功能增强,促进巨细胞酶蛋白合成系统功能和溶酶体生成的作用,可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T细胞抗体合成。③有研究发现[5]。黄芪成分F3可增强 IL-Ⅰ诱导 LAK细胞活性,增加异常低下的NK细胞杀伤力,逆转CTX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现象;黄芪有效成分尤其硒可清除有毒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防止致癌物质丙二醛的形成,从而减轻化疗药物对细胞膜的损伤。④黄芪中所含的谷氨酸、甘氨酸是体内合成谷胱甘肽的前提物质,为重金属清除剂和抗氧化剂。从而减轻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毒性。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6]。黄芪可激活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黄芪总黄酮可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保护或增强SOD活性,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防止细胞膜损伤和致突变作用。另外,黄芪注射液能提高机体对损伤的防护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恢复机体抗瘤能力,黄芪皂甙IV可促进再生肝的DNA合成,加速其分化增殖,减少化疗对肝脏的损害。

黄芪注射液是近几年开发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心气虚损、血脉痰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本次研究中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不良反应轻,黄芪既是肌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又是重金属物质的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并且还可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剂,与抗肿瘤化疗药物联用,具有抑制肿瘤病变的进展、减毒增效的作用,对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它的来源广,价格低,易推广应用,在肿瘤防治中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药,对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提倡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黄芪注射液扶正固本,减轻患者痛苦,进而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1]刘辉,李金荣,胡传立.黄芪对鳞癌细胞株CNM荷瘤裸鼠的免疫增强抑瘤作用的研究[J].口腔医学,1999,19(2):60-61.

[2]苗利军,李敏,李郑芬,等.黄芪液择时注射足三里穴对食管癌化疗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研究,1997,10(3):42-44.

[3]杨燕萍,胡冬根,陈新,等.黄芪多糖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6):589.

[4]许杜娟,陈敏珠.黄芪多糖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0):923-925.

[5]赵莲华,李清,林苋,等.黄芪多糖协同顺铂对 BEL7404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1):34-35.

[6]孙继萍,肖伟.黄芪对人肺癌细胞株IL-2及IFN-γ的诱生作用[J].山东医药,2000,40(4):9-10.

(收稿日期:2009-02-24)

上一篇:重症胰腺炎并心电图ST段改变1例分析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急诊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