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4 11:43: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 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00%(27/30),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2,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2, P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64

在糖尿病患者盗砍中上升的情况下, 其主要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也表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1]。为将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症状改善效率进行提升, 本院对2016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照盲选原则在本院2016年1~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30例。其中, 对照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25~73岁, 平均年龄(49.87±7.72)岁;患病时间2~3年, 平均患病时间(2.01±0.34)年。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7~75岁, 平均年龄(50.41±8.14)岁;患病时间1~4年, 平均患病时间(2.31±0.5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临床症状 入院时本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且存在饮食过量、饮水量偏大以及尿量与频率增加的情况。结合尿液检查发现, 60例患者尿糖糖都高于“+++”, 其中尿酮在“+++~++++”之间。经过血液检查发现, 血糖15.92~35.01 mmol/L, 血中钾含量2.6~4.9 mmol/L,

对应钠含量108.57~143.87 mmol/L。

1. 3 方法 经确诊后, 立即开建两条静脉通道进行紧急救治, 一条进行补钾、补液等基本治疗, 另一条则用于对胰岛素进行补充, 具体治疗方式如下。

1. 3. 1 基本治疗

1. 3. 1. 1 补液 因该类患者尿量偏高, 均存在不同程度脱水症状, 需给予补液治疗。主要使用生理盐水滴注, 使用量不得超过患者体重10%。同时, 在补液前2 h左右, 需要进行快速补液, 剂量在1800 ml左右, 过后补液速度控制在500 ml/L左右, 逐步降低至200 ml/L。

1. 3. 1. 2 补钾 若患者尿液量>40 ml/h可以进行补钾治疗, 剂量一般为5 g/24 h。当患者基本病症稳定后, 可预防性使用钾盐口服治疗, 剂量为5 g/d。

1. 3. 1. 3 纠正酸碱度 若患者pH值

1. 3. 2 胰岛素治疗 在本次治疗中, 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进行皮下持续注射治疗, 初始剂量为0.1 U/(kg・h), 当患者血糖降低到14.0 mmol/L时, 将剂量减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静脉滴注, 剂量在0.1 U/(kg・h)。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1. 5 疗效评定标准[2] 结合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若各类不良反应均消失, 经检测空腹血糖含量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00%

(27/30),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2,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3.33%)患者出现低血糖, 对照组为8例(26.67%)患者出现低血糖,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2, P

3 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主要慢性病症, 在发展中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其中以酮症酸中毒最为严重, 其病发较为迅速, 且发展速度极快, 存在一定死亡率[3-6]。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使用胰岛素治疗为最直接且有效疗法, 结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等, 可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病情, 帮助患者脱离危险。但在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3. 1 补钾 该类患者一般都存在钾含量偏低的情况, 而部分患者受到酸中毒、脱水等因素影响, 血液中钾含量可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也可能偏低或者正常, 为此, 在病发初期血钾含量并不能代表患者真实情况, 需要结合尿量与复查结果进行补钾治疗。结合临床经验, 当尿量>40 ml/h时即可进行预防性补钾治疗。但需要对计量进行控制, 不可>6 g/d, 以免患者出现高钾血症[4, 7]。

3. 2 补液 该类患者基本存在脱水的情况, 需要及时给予补液治疗, 可能使得胰岛素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补液时, 应当按照由快到慢、先盐后糖的原则[8-10]进行。

3. 3 胰岛素治疗 纠正血糖量以及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胰岛素。作用于人体后, 在发挥对游离脂肪酸释放抑制作用的同时, 避免其在肝内转化为酮体, 增加葡萄糖的使用率[11-13]。同时, 结合本次观察可以发现, 在给予胰岛素治疗时, 借助胰岛素泵进行给药, 可实现对低血糖症的有效预防。原因在于, 该给药方式能对胰腺分泌功能进行模拟, 结合人体真实需要将对应剂量胰岛素注射至体内, 可实现对血糖的稳定控制, 避免大幅度变化, 出现因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出现低血糖症。兼具备改善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后药效不持久的问题, 实现对胰岛素的合理运用[5, 14]。

结合本次观察发现,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及时补液、补钾、纠正酸碱平衡以及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等措施, 可帮助患者迅速稳定病情, 保障生命安全, 同时采用胰岛素泵给药的方式, 能实现对低血糖症的有效预防。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00%(27/30),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2, P>0.05)。观察组1例(3.33%)患者出现低血糖, 对照组为8例(26.67%)患者出现低血糖,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2, P

综上所述, 在基本治疗包括补钾、补液等基础上, 使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治疗, 可实现对临床疗效的有效提升, 将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28-29.

[2] 胡丽玲. 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临床观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24):160-162.

[3] 刘艳.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3):207.

[4] 金月仙. 79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6):139-140.

[5] 柳王芳.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8):259-260.

[6] 徐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0):1555-1556.

[7] 鞠淑梅, 王淑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吉林医学, 2014, 35(1):204-205.

[8] 陈美, 李棋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10):1480-1481.

[9] 叶宝霞, 冯晓敏, 熊晓美, 等.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 2010, 25(3):22-23.

[10] 李素香, 鞠昌萍, 金晖, 等. 血酮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76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2): 13-14.

[11] 王宝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及护理.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8, 4(4):45-46.

[12] 卢贤秀. 2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2):125-126.

[13] 黄晓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35(3):423-424.

[14] 张蕊, 高岩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8(4):318.

[收稿日期:2017-01-16]

上一篇:通络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一篇:管道泄漏监控系统在长输分支管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