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10-04 10:03:03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摘 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行为习惯,本文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以及培养方法,指出老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法去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是人类利用知识和理论,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一、坚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民主的教育氛围。因为民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教学的民主,课堂就是专制者的课堂。试想,在一个一切都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唯师命是从,按图索骥。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将整个教学活动营造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自由探讨、畅所欲言、相互激励的双边活动过程。

2.激励原则

教学中激励的目的是变通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激励学生。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要及时肯定,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对后进生应耐心鼓励:“Try again.”“Don’t worry.”只有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主体参与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似乎只有细讲,学生才能领悟,不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质疑、思辨、表达的时间都被老师剥夺了。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学设计者明白,教学中的一切启发、讲解、点拨,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就要让学生有极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运用自己的智慧,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发表见解,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

4.学习动机内化原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如: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积极求异思维的能力。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有个人在喝下午茶,突然有人在楼上大声喊:“Look out!”他急忙把头探出窗外,以为上面的人发现了窗外有什么新奇的事叫人往外看,不料上面有杯茶水倒下来刚好被他“享用”了。我问学生:这个词组是“向外看”之意,怎么此时出了一场闹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原来那个人是在喊“小心!”而不是“往外看”。我接着对学生说,学习英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学习这门语言的实际应用方法,并要求做到活学活用。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想,努力冲破学生的惯性思维,不要让他们为考试而学习,这样来谈创新能力的培养才具备最重要的基础。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1)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应我所需,为我所用。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略显枯燥乏味,此时,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例如,教学课文Weather Report时,要求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时把各城市的天气情况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第二天的英语课上当一次天气预报员,这样,既能活化教学内容,又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

(2)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比如说学了“plenty of(许多)”这一短语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修饰可数名词复数的量词词组、修饰不可数名词的量词词组、既修饰可数名词又修饰不可数名词的量词词组分别都有哪些。使他们在知识网络空间的各个知识之间寻找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通过总结、归纳,能够使学生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最后使所学语言真正成为一种“活语言”。

(3)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德国教育家迪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者或发现者。教师要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创造出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罗少茜.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张国杨,黄子龙.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1998,(1).

上一篇:高中英语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下一篇:论英语教学的“疾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