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04 09:48:32

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来源及其特点,对其在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开放式教学在解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

因为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传统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灌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却较少涉及。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中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则较强。新的时代赋于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开放式研究性教学作为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笔者近几年对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 、关于开放式教学的界定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换: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传输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从更广的角度来说,开放式教学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上,而且可以向生活中各个方面延伸。教学过程也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开放式教育的主要表现为:开放的教育观念、开放的教育课程、开放的教育时空结构、开放的学习方式(远程教育方式、学生自主的学习、师生的协作)、开放的教师心态、诊断式成绩评定、多维度教育评价等。

二、探究开放式教学的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内容的开放。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如果刻意的去追求教学体系的严密性,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实质上是以静止封闭的方式来对应动态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必须打破教育内容的封闭。科学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的知识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进行调整补充,还应引导关注前沿知识,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改变一统式僵硬的教学格局。

第二,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第四,教学手段的开放。在教学中选择运用多种手段,教具模型挂图,更多则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录像,幻灯,PPT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第五,思维训练的开放。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 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为此,在频繁动笔动脑之时要特别重视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一)教师变得会教、爱教

开放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专业化水平提上来了后,负担得以减轻。教师轻松驾驭课堂,和学生融洽相处、互动互助,共同成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学生变得会学、爱学

对学生思维与相像的禁锢和封杀解除了,学生个性得以解放、精神变得轻松、情绪变得快乐、能力得以提高,个人素养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使其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放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于封闭的、格式化、文本化教育而言的。它旨在充分重视人性,尊重个性,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让中学生在变化的空间和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索寻求知识。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系列论文,立项号GS [2013]GHB0270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谈初中体育创新性教学 下一篇:如何创建幼儿园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