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4 09:31:44

基于因子分析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本文将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产生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对提高居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居民收入;物质资本;产业结构;因子分析

一、引言

随着1985年之后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了各地区人均收入差距呈阶梯型上升的趋势。本文选取2012年截面数据作为基准来探究人均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解读近期人均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趋势。

二、影响居民收入因素分析

(一)、Capital为各省人均实物资本存量(千元/人)。经济增长必然会促进收入水平的上升,因此人均物质资本数量与人均收入水平成正相关。

(二)、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通常的规律是受教育时间越长,劳动者素质越高,获得的技能也越多,从而收入越高,因此我们用人均受教育年限(edu)来表示人力资本大小。我们把受教育程度分为五类,分别是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其以上。这五种类别的受教育时间分别是0、6、9、12、15.从中国统计年鉴可分别查到相关受教育程度的人数,从而得到各地区的人均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的代表变量。

(三)、urb表示城镇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和总人口的比例。

(四)、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可知,政府支出越多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因此,我们用人均财政支出(gov)表示政策性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五)、用trade表示为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六)、基础设施越完善,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交通发达,贸易往来繁荣,居民的收入就越高。因此,我们用infra表示该地区的货运总量与总人口数之比,作为影响居民收入的一个变量。

(七)、人口负担率dep表示(各省总人口-从业人口)/从业人口,从业人口越多,创造的收入也越多。

(八)、产业结构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用三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和人均GDP作为变量,计入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中。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有人均物质资本存量(cap)等以上十个变量。

三、因子分析

运用SPSS对以上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KMO和Bartlett有效性检验的Bartlett值为539.654,P值小于0.05,KMO的检验值为0.632,说明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主因子分析得到的特征值和方差的解析度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前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是84.88,说明这两个主因子反应了所有数据指标80%以上的信息量,从而可以很好的表明这些指标所反应的信息。

表1

(二)、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目的是使各主因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各指标进行命名解释。经过5次旋转后的因子矩阵的载荷系数如表2所示。

四、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因子分析的结果发现,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财政支出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异提出四点建议:首先,加大力度投资中西部落后地区,完善其产业结构。其次,增加政府投入,尤其是社会保障和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再次,可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优势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为该地区城镇化建设加速。(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连水,什么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地区收入差距水平?―基于1987~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1)

[2] 张光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业结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12)

[3] 杨文钦,高峰,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J]时代金融,2013年第3期下旬刊(总第511期)Times Finance NO.3,2013

[4] 张衔,赵诗琴,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联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

[5] 周云波,高连水,武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985―2005,[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

上一篇:纪录是一种新闻“时尚” 下一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品牌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