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问,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04 03:20:33

以读促问,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提高学生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意识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阅读理解和欣赏评价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只有精心组织、有效引导,通过以读促问,推进学生深入阅读,高效的质疑,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促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正努力践行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的教学思路。但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自我质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改变思维,精心设计与引导,才能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和能力。

一、正视没有思考与发现的阅读教学

我们在尝试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总会有这样的尴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提出自己自主预习、自主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结果很少有学生能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质疑;而在教学中我们就课文中自认为简单的小问题提问,很多学生却一脸茫然,不知道怎么作答,或者答非所问。如在初三上学期的《藤野先生》学习时,我自认为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而且课前也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捕捉阅读信息。可我提出:“藤野先生在鲁迅先生看来有着很高尚的品质,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一下藤野先生的品质。”结果学生们反复补充,才大致从教书的认真负责、为人的热情诚恳治学的严谨求实等方面完成这样的一个提取和概括信息的题目。

可见,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深入,也没有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因而他们的预习阅读浮于表面,没有自己的阅读思考与记录,甚至在课本上没有任何勾画、批注的阅读痕迹。如此,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很难有热情参与,于是往往成为课堂的看客和记录员。

二、注重引导重点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需要我们点拨阅读方法,加强自主阅读地训练。只有他们自己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形成一定合理解答能力,才能让他们阅读能力增强。

(一)质疑课文题目感受文思妙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注重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可以通过读题识“法”、明“理”、解“情”,从而把握住文章的要点和主旨。如七年级上册巴金《繁星》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题目可否把“繁”字去掉,为什么?于是让学生再次自主阅读这篇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会关注文中与“繁”字有关的文字,如“密密麻麻”、“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等字句;会思考“繁星”与作者表达的情感关联,如烘托出思乡和亲情的无处不在;认识到文章为围绕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到的繁星情景进行联想与想象的,如认识到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写作手法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认识,还能让他们意识到写作中拟题的重要,更能提高学生由文题入手质疑思考,养成自觉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探究的好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形成阅读能力。

(二)抓扣关键词段,学会质疑语言

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之一是对具体语境中语言运用的赏析、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多是名家的力作,无论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可圈可点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或是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和质疑与理解。如《繁星》中“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中“母亲”蕴含的意思分别有哪些?学生只有结合全文,把握作者写作的情感才能理解:前一处的“母亲”是把大自然比作“母亲”,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后一处“母亲”就是本意,表现作者在海上观看繁星时的那种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又如《藤野先生》学习时,让学生分析“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中“最”的表达效果?学生在认真阅读中或感受到:通过对比,“最”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极度的崇敬和热爱。再如《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修辞手法和深刻含义的理解等等。

可见,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有深刻含义和手法的词句,能够很好地学习文章中的遣词用语的精妙,能够深刻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情感,从而使得阅读效果和阅读感悟能力增强;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分析,才能切实提高他们阅读与质疑能力。

(三)反复阅读有效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达成这些目标需要解决一定的阅读重难点,我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敏锐地筛选出阅读重难点,能够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自己去探寻突破重难点的途径。如《皇帝的新装》学习时,我在介绍了作者、作品之后,突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同学课前读出了这篇童话故事,那么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学生们只是初步阅读课文,好多同学没有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问题,冷场是在预料之中的。我引导学生从故事的特点,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去分析思考。于是学生再次阅读,从骗子、国王、大臣、臣民分析各自被骗或是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有学生说国王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赞赏他的观点,但显然不是最好的作答,于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谈谈手法,说说内容,讲讲作用;这样反复阅读之后学生对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也体会到出现全国性的闹剧的必然性和可笑性;于是对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道理理解会更通透。

总之,阅读教学要推进学生主动阅读的深入和有效,只要不断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个性化的发现,不断培养的质疑问难和勇于探究、自主合作释疑的能力。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获得很好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范小英.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2).

[2]吴金春.初中语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上一篇:和孩子们一起浸润在馥郁的书香里 下一篇:对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