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城乡发展二元化状况的分析

时间:2022-10-04 03:03:10

对我国城乡发展二元化状况的分析

作者简介:钱浩,(1993.1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滨海,学历:本科,南京农业大学。

摘 要:城乡二元化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但是,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在仍继续发展。这迫切我们去调查如今我国城乡二元发展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哪些关键问题,寻找策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的差距。

关键词:二元结构;城乡发展;土地制度;城镇化;三农

1.城乡间存在的二元化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然而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近年来,农村非农就业难度不断增大,从影响农村非农就业的因素来看,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滞后的户籍制度、产权不明的土地制度和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又阻碍了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劳动者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则是阻碍农村非农就业的主要个人因素。

另外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导致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非常困难,农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等现状都急需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这种二元化体制结构在一定历史时期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就目前来说,正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了各种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分配也不平等,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2.城乡间存在二元化的原因

从建国初开始,中国采取了城乡分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通过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以及工业产品与农产品实行“剪刀差”,工业对农业过度抽取。长期的城乡对立和工农业对立,导致了中国独特的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双二元结构”

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是二元化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城乡二元对立户籍制度最初只是户口登记和户口管理,但后来却异化成为一种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

另外,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根源就在于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不平等。以要素禀赋即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论,城市与农村各有长短:城市多知识与资本,农村多人力与土地;城市长于二三产业,农村长于第一产业。

以从战略角度看,过分依赖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加深了城乡二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希望通过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来迅速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农村所创造的大部分财富被用来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城市化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并没有缓解城乡收入的差距,改善农民的收入情况,反而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

3.解决城乡间二元化的建议

3.1国家通过政策对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

要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必须从改革户籍制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和财政金融体制这三项制度入手。

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就是解掉束缚在身上的户籍绳索,这样才能和城里人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改革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就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情,实行“土地国有,永包到户”,使农民的土地权真正得到保护。实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则需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调整改革,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财政体制。

3.2解决好‘三农’问题

首先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改革和完善那些导致其产生并存在的有关制度措施;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供给机制,进行制度创新。其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弥补城乡市场差异,增强农民的购买力。最后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从意识形态上消除二元结构,帮助农民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3.3建立新型可持续发展二元结构

当前,收入分配是社会关注焦点,城乡差距问题既普遍又突出,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对产业链进行优化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3.4城乡结合

所谓“城乡结合”,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可能是全部依赖城市来吸收的异地转移,而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把“离土不离乡”与“离土又离乡”结合起来,在条件成熟时,将“离土不离乡”的人口转化为“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

总之二元化问题制约我国快速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二元化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严小龙,赵中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2);

[2] 改革户籍土地财政制度破除二元结构;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3] 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建设的思考;探索与争鸣,2007;

[4] 统筹城乡发展――论“五个统筹”与文化建设;中国文化报,2004;

[5]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教育研究;

[6] 熊曼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探究[J];思想战线,2011年.

上一篇: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个案工作方法在机构养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