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物名称英译失误探析

时间:2022-10-11 05:22:52

目的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物名称英译失误探析

摘 要:本文以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展品名称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文物名称英译中存在的翻译失误。论文分析了少数民族文物名称英译中出现的语言性翻译失误、逐字翻译造成的语用失误、信息缺失、少数民族特色缺失四个方面的翻译失误,并提供了笔者的参考译文和建议,以期促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中国文物展品名称英译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文物名称;内蒙古博物院;目的论

一、引言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积累的重要窗口,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国内外游客领略内蒙古历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驿站”。为了使游客更好地从文物中窥见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内蒙古博物院对展品名称的标示采用了汉语、蒙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笔者在走访内蒙古博物院时发现部分展品名称的英译存在一些问题,而提高博物院内文物名称的英译质量无论是对博物院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还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都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在实证基础上展开研究,将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名称英译中的典型错误分类、点评、重译,希望能有助于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名称英译质量的提高,也为中国其他博物馆文物展品名称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目的论指导下的文物名称翻译要求

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属于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的重要理论家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1]。

为了使翻译有的放矢,译者必须熟知翻译的目的。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之前应该有一份详细说明翻译目的的翻译要求,包括译文的预期读者、预期功能、传播时空及媒介等。对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的翻译要求可作如下设想:

(一)译文的预期读者。译文的受众包括来博物馆参观、旅游、工作或学习的外国人士,他们大多数缺乏有关中国语言、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其文化期待与原文接受者有所不同,因此译文要尽可能地符合译语的文化规范,以保证译文的可接受性。

(二)译文的预期功能。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基本相同,即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信息功能指译文要涵盖文物的材质、用途、文化内涵等信息,呼唤功能指译文要展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三)传播时空及媒介。文物名称的传播媒介以博物馆中的标牌为主,而且读者在阅读时往往具有临时性,因此文物名称的英译必须简洁明了,以便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了解相关信息。

三、少数民族文物名称英译失误探析

诺德在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一书中将翻译失误(translation errors)定义为: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预期读者中实现预期的功能,那么任何阻碍该目的的达成的翻译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翻译失误。诺德把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归纳为四种不同层次的类型,即:语用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和语篇类型翻译失误[1]。内蒙古博物院文物英文名称英译中出现的失误多为语言性翻译失误、语用性翻译失误和文化性翻译失误,笔者将这些错误分类、点评、重译如下,以供商榷。

(一)语言性翻译失误

诺德指出,语言性翻译错误指的是翻译中出现的与语言表达相关的错误[1]。内蒙古博物院部分展品名称的英译存在一些语言性翻译失误,最为明显的是拼写、印刷错误以及大小写问题。该博物院展品名的英文翻译大部分只将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在查看了国家博物馆展品的英译,并了查阅相关文献后,笔者认为文物展品名称属于专用名词的一种,应将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和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另外,笔者发现了一些拼写或印刷错误,例如:

例1:鎏金铜冠

原译:Copper har

此处har为拼写或印刷错误,该单词应为Hat。

例2:环耳青铜杯

原译:Bronze cup with loop-handl

此处的loop-handl应为Loop-handle。

文物名称翻译中的拼写或印刷错误容易给外国参观者带来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文物内涵的正确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使外国参观者领略中国文物的魅力的目的,译者应反复校对译文,排版印刷人员要认真负责,站好翻译最后一道岗。

(二)逐字翻译造成的语用失误

诺德认为语用失误是宏观层面上的翻译失误,在她看来,所有翻译过程都是在源语文本情景与译语文本情景之间进行调停的过程,而语用翻译错误正是由这两种情景之间的差异造成的[1]。在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名称英译中,笔者发现若干由逐字翻译造成的语用失误,这些失误将导致译文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3:马衔

原译:Horse rank

马衔是指连着缰绳套在马嘴上的金属部分,借以控制马匹的活动。而原译中的rank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为a level of relative value,ability,importance etc,on a scale,especially the official position someone holds in the army,navy etc (等级;军阶,军衔)[2]。译文明显有悖于源语原意,属于死译或硬译,看似字字对应,实则严重扭曲了原文的信息内容,导致语用失误。“马衔”应译为Stiff-bit。

例4:结盟杯

原译:Alignment cup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间誓盟时,以牛角盛酒,交臂把盏,一饮而尽,以示友谊的真挚与永恒,这种牛角饮具称为结盟杯[3]。原译Alignment cup属于逐字的呆板翻译,而且没有表明该器具是用来乘酒的,无法达到便于外国游客理解的目的。建议将其改译为Wine Cup for Celebrating Alignment。

例5:扳指

原译:Pull a finger

此例的原译也犯了逐字硬译的错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扳指意为用象牙、兽骨、玉石、翡翠、玛瑙等制成的圆环,通常套在右拇指上[4]。因此,宜将其译为Thumb Ring。

(三)信息缺失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强调以译者的目的和功能为出发点和归依,主张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文意图,也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因有些原文表达起来较为困难而故意漏去,或由于疏忽而省去了某些部分,都会造成信息缺失,这是对原文不忠实的做法,应力戒。例如:

例6:东布壶

原译:Dongbu Pot

东布壶源于中亚地区的多穆壶,在清代以后在中国汉藏地区广为流传,主要用于斟白酒、奶酒、奶茶等,是蒙古族最喜欢的酒具[5]。过于简单的翻译会给外国读者在理解上带来诸多困难,容易使不熟悉中国文物,特别是不熟悉少数民族文物的外国读者摸不着头脑。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有助于外国参观者理解东布壶的功用的信息,建议将“东布壶”译为Dongbu Pot (for Liquor or Milk Tea)。

例7:鎏金马鞍饰

原译:Saddle ornaments

原译将“鎏金”的翻译删减,缺失了对文物材质和工艺的描述,这样简化了的翻译容易使看到该文物的外国游览者误以为该物品的材质是金,无法展现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鎏金”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土石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4]。不妨将该文物名称英译为Gold-plated Saddle Ornaments。

(四)少数民族特色缺失

目的论翻译学者曼塔里指出,信息的传递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语境,因此对原文信息的转换,也意味着各种形式的跨文化转换。在曼塔里的理论模式中,翻译不仅是译字、词、句或文本,也是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有意识的合作,这种合作建立在以功能为主的交际之上。缺乏文化意识、忽略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感受等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一些译文在意义和形式上引起读者不适或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1]。在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十万余件(套)文物中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物,如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文物,这些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特殊性,透过这些文物可以领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涵盖衣食住行、宗教、伦理、哲学、文学、艺术、建筑、风俗等各个方面。在对这些文物名称进行英译时,应该尽量保留其少数民族特色,以便外国游览者更好地领略其特色。

例8:萨满铁鼓

原译:Iron drum

萨满教是蒙古族父系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一种原始宗教,它是在多神论和信仰万物有灵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萨满鼓是萨满跳神祭祀必不可少的主要神器和珍贵的传世文物,它起初只是萨满教仪式中使用的音乐和舞蹈神器,后来逐渐被民间用于祭天祭祖、烧香还愿、欢庆丰收、节日娱乐等场合中[6]。因此,“萨满铁鼓”不应被简单地译为Iron drum,而应将凸显民族特色的Shamanic也译出,即:Shamanic Iron Drum。

例9:挂饰

原译:Religion ornaments

佛教是蒙古族的重要宗教,于元宪宗蒙哥时正式传入蒙古。是藏传佛教的象征,象征着圆满,也象征着轮回,如车轮一般生生不息,有摧毁世间一切邪恶的寓意[6]。原译只是将其译为Religion ornaments,缺失了表露民族宗教特色的部分,“挂饰”译为Dharma Wheel Ornaments更为合适。

四、结语

文物译名既是一张“文化名片”,又是传播本国文化、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博物馆展品名称的英译问题不容忽视。从上文可以看出,内蒙古博物院少数民族文物名称英译时出现的失误主要有语言性翻译失误、逐字翻译造成的语用失误、信息缺失、少数民族特色缺失等。为了提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名称英译质量,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支持;译者应掌握足够的翻译知识,对少数民族文物的文化要素予以充分认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足够的了解;排版印刷人员也要认真负责,站好最后一道岗。诚然,本文的观点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也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共同促进文物名称英译的不断规范和统一。(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Nord,Christina.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结盟杯[EB/OL].http://.cn/shownews.aspx?id=1254,2015/6/10.

[4]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 李倩.北国遗韵今犹在中华瑰宝古已存[EB/OL].http:///pieces/201004/02/t20100402_21223733_2.shtml,2015/6/10.

[6] 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韩语‘??’构文在口语中的意义机能 下一篇:浅析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