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规划研究

时间:2022-10-03 09:23:37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规划研究

摘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后工业社会挥之不去的伤痛,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相继产生,它们作为新的发展观或交叉学科,为减少工业污染,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方法论支持,这些理论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后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付诸行动。文章分析了园区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意义,提出园区建设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是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生态工业园区则是目前国际上实践循环经济的一种主要模式,为了迎接21世纪全球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新浪潮,应把生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高起点,追求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打造生态产业生长极,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吸引子”,形成生态产业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无疑对全面缓解我国工业污染现状,提升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意义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不但有利于园区内各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可以在区域、行业范围内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利用,引导绿色工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提升生态工业企业建设水平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针对工业系统薄弱环节,有选择地进行改造、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地促进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多级利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开拓物质循环新通道,使生态经济产业链不断得到强化、网状化,完成由传统的重污染行业到绿色产业的战略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废物排放的开放型线型物质流动过程向整体半开放、局部封闭的准循环物质流动模式转变;促进传统工业的生态经济结构重组和生态经济结构转变。

(二)促进资源利用一体化、多线条、深层次流动发展

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企业将改变传统直线型的生产过程和高投入、低产出、重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方式,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物质循环利用,合理配置和组织工艺路线,确立多线形、网络状的资源利用模式,高效合理、多营养级、多层次地利用资源能源,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深层次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工业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结合,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生态环保型的跨跃。

(三)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使园区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依托支柱产业,逐步建立园区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联动机制,发挥园区(集团)的带动作用,引导并支撑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思维模式和发展范式,促进生态工业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合理利用和配置自然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四)引导新型工业化模式

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引导、辐射、改造传统产业,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潮流,建立起相当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态产业链条,以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或少污染、资源再生、废物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产品绿色化和生产过程清洁化,推动工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推进传统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重组,加速工业生态系统进化演替过程,引导园区企业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生态学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实践模式,故在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规律,实行合理布局,构建工业生态链,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共进。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更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具体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以点带面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根据当地实际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根据投入产出关系、产前产中产后关系,合理配置主导产业的旁侧结构,补充链条节点,尽可能地吸收不同类型的企业入园,形成功能丰富多样的工业生物群落消除节点瓶颈,以获得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循环经济理念,生态工业导向

在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战略原则。循环经济的理念是通过园区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践得到体现的,生态工业导向主要通过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闭合物质循环、低物质化以及能源效益最大化等措施来实现,考虑到园区建设的动态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将以动态逐步递升的方式加以实现。在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提出生态工业体系的不同要求,提升运行水平,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进一步提高生态工业网络中各环节的质量,增强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价值增值、信息传递的高效性,提高节点物质在系统内部各营养级之间的消费效率,形成各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品、废物到产品的多重利用的营养结构。

(三)工业横向共生,要素纵向藕合

丰富园区工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补链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内的工业生态系统,鼓励生态系统成员在产品、企业、区域等多层次上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降低物质、能量流动的比率,减小物质、能量流动的规模,构筑工业生态系统框架,建设一体化工业生态链网,形成不同企业之间生态藕合共生和资源共享、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和持续利用,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优化,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构建面向21世纪的产业园。

(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系统优化

构建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络,建立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生态工业系统结构与体制,可以随时根据资源、系统、市场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波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和工艺流程,进一步增加系统柔性和多样性,减少对原料和产品市场制约作用的影响,提高工业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持续地保持高效性。

培育新的生态产业链条,在目前生态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生态工业系统呈现复杂网络形态;着力提高系统要素之间的质态、量态、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强化产业链条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各系统之间的产业交叉度,使系统网络化、复杂化、有序化。

(五)软硬虚实结合,目标分步推进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在构建园区内部工业生态系统同时,将与园区企业存在物质、能量等工业共生关系的外部企业纳入虚拟工业园范畴,不以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为局限,而是以资源再生利用为基础,基于工业生态链条拓展工业生态网络结构关系,维持工业生态体系的运行,使生态工业效益最大化。

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优先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以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各项硬件建设开发目标为近期任务,同时通过绿色管理和支持系统的软件建设,持续改进,逐步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总目标。

园区建设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总体构思,首先以生态工业理念为指导,对大中型企业和传统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其次,以各项生态环境政策为基础,实现园区企业、产品的立体型绿色化,逐步建立各级各类生态上业园区,向循环经济迈进。

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不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此情况下,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在作好生态工业建设宣传引导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防止一哄而上,盲目从韦,积极而谨慎的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优势与劣势

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之初,首先要考察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明确这些建区的先决条件是否能为园区内各企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其次要考虑建区地点的区位状况,考察其是否能为为园区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快速输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与交通保障;再次就是要明确园区内企业是否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以为园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以及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园区提供较好的产业发展空间;最后还要考虑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看其是否能够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为园区的建设提供有利的发展机遇和坚实的组织保证,这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内在动力。

(二)发挥政府职能,挖掘产业关联

生态工业的建设需要多个产业或企业进行生态工业的链接,如单纯依靠企业自己进行这种涉及多方面企业的协调和组合,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对企业进行链接之前,应明确各类别的产业应具有关联度或潜在的关联度,即各产业存在着韦实上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传递流动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环节的补充,能够在各产业间建立起多通道的产业链接,形成互动关系,如果产业间没有关联或关联潜力,就不可能形成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三)提升区域功能,营造绿色文明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不仅仅是工业系统的建设和改造,而且要与地方和区域的生态系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状况相协调。园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提供大量高技术的就业机会,提高地方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起到带动作用,园区还通过建立绿色系统,保留或恢复绿色景观,集中处理废物,倡导绿色消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更进一步体现生态上业的理念,营造绿色文明。

四、结论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是一个自然的,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工业体系,主要表现在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和产品。尽管生态工业己是解决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但要真正实现生态工业,还面临着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和组织等方面的许多困难和障碍。生态工业园区无论对我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它的建设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代代平等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工业特点,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地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使我国工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跃,蒋明辉.工业生态学及其发展前景[N].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20(1):94-96.

2、杨朝飞等.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培训教材[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苑清敏,齐二石,李健.绿色供应链与工业生态园区[N].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18(2):26-29.

4、郝新波.工业生态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初探[J].太原科技,2003(3):1-4.

5、赵越,唐荣智.美国生态工业园的设计理念与规划[N].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61-64.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湘西地区城市化进程探索 下一篇: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