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03 08:24:09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摘要:技工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有利于校园的和谐。本文从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中技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技工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等方面阐述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技工院校 对策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中技学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的分流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这些学生经历了初中毕业分流和中考失败的打击,在做事和与人交往中容易情绪化,自控能力差,甚至出现自卑、偏激、焦虑、逆反等一系列复杂的不健康心理,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各种困惑。如不正确对待和处理,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致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同行共勉。

一、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

技工院校更多的是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这意味着中技学生虽然在年龄上与普通中学的高中生一致,有该阶段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但他们没有升学压力,会更快地走上工作岗位,更早地与社会“亲密”接触。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在校期间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善于创新、善于合作、乐观向上的个性。

二、中技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自卑与自负心理并存,认识问题片面

到技校读书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无法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自卑、自暴自弃心理。他们将以往失败的情绪带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勇气,固步自封,自我束缚的绳索成为了他们与师生正常交往的障碍。与此同时,他们又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一面。这些学生看问题容易片面,很少全面、发展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甚至常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从众行为,缺乏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对有这类心理的中技学生不仅要进行美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要进行学习和生活辅导等。

2.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1)偷窃问题。在学校,笔者经常能听到学生抱怨丢了东西,这种事确实让班主任头疼。家贼难防,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将来走进社会,也必然为社会增加隐患。

(2)说谎问题。不能诚实待人,欺骗师长甚至同学也是当前技校生的一大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说谎说多了,竟记不得自己说的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假话当真,连自己也骗了。

(3)自尊心强、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有些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表现出无法适应实习环境和实习要求的问题。有个别同学因违纪被老师批评后不服气,竟然不顾后果冲出教室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态,会阻碍中技生的健康成长。

3.社会交往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信息急剧膨胀,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技有部分同学只限于与同乡、好朋友交往,容易形成“同乡会”“小群体”等。对走上工作岗位的中技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普遍认为社会复杂多变,人际关系微妙、情感淡漠、难以沟通。这充分说明大部分中技学生步入社会最难处理的不是技术业务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的极大不适应,表现为不善于与人合作、沟通。这主要在于学校教育长期忽视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与训练,使学生常游离在集体之外,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难以适应。

4.性意识觉醒早,渴望接触异性

中技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第一、第二性征的发育,体内性激素的增加,对异性产生了好奇与向往。这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由于黄色低级思潮的侵袭,使那些性萌发、性觉醒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迷惑,形成错误的观念,以至走入性的误区。屡屡发生的早恋、外租房过夜、少女怀孕等现象以及许多学生对此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都是外在诱惑与内在性观念混乱所造成的恶果。因此,对学生加强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疏导迫在眉睫。

三、技工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应对学生以上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便是教师施教成功的第一步。笔者建议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此后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等问题,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老师的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心灵上的阴影,能堂堂正正地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发展没受到消极影响,因老师的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得到提高。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事实上,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搞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每学期都设计操作性强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方案,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3.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乐观情绪,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自尊是每一个学生生活成功的关键,真正心理健康的学生每天在校园里可以心情愉悦、挺胸阔步。患得患失,常常是妨碍上进的消极心态。正所谓:“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乐观情绪就是一种“良性循环”,为此,笔者学校每学期都制定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情绪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如“欣赏我自己”“乐观心态小智囊——让快乐奔跑”“感恩、宽容、乐观”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互动环节,切实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并能充满自信心地面对困难,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成为朝气蓬勃的中技学生。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舆论与传媒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家长会等活动宣传,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创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地开展下去。

综上所述,中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它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成长,不但要重视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更应关注其心理健康。只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从化市技工学校)

上一篇:关于学生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