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造型技巧教学方式探究

时间:2022-10-03 07:51:19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造型技巧教学方式探究

摘 要 通过简笔画的造型过程分析说明形成性过程的重要性,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他们的简笔画造型能力,以应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岗位要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简笔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84-0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简笔画知识传授时,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授之以鱼”是由观赏临摹绘画成品获得认知记忆的过程,是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临摹优秀简笔画作品,通过大量的临摹可以快速熟悉各种物象的体貌特征,通过对线条的体味,感悟各种线条的表现力。“授之以鱼”主要提升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幼儿园岗位上基本能力要求。“授之以渔”则是教给学生进行简笔画造型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进行简笔画创作的能力。仅凭对形象的记忆和直接照搬是不可能满足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需求的,只有掌握了应对突发命题任务的造型技巧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符合幼儿园工作既要有基本知识和技能储备,又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很明显,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

笔者本身是美术专业毕业,起初认为简笔画课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这种观点导致在最初的简笔画教学过程中出现过诸如“这么简单的外形学生怎么就画不出来”“对学生来说画一根有弹性的弧线怎么这么困难”等迷茫,而且相信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从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美术教师身上都出现过。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接受过简笔画的专业训练,接触到的大多是简笔画完成品,不了解作品创作的过程,“得鱼”而不“得渔”[1]。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简笔画造型技巧训练的时候,强调其形成性过程尤为重要,这个过程基本上包括观察、写生、提炼、表现。

简笔画是眼、脑、手三者结合的产物,因为简笔画所表述的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存在,不去观察就不能获得物象的基本信息,即:不知道这个东西长什么样子,没见过,怎么画?所以说“目识”是前提。面对高职院校零基础的学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怎么看、看什么。比如:通过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看教学楼基本的形体比例关系,是大是小,是高是矮,矮的到高的什么位置;到校园里面捡几片不同种的树叶,辨别其生长特征是单生还是互生,看看各种花的花瓣是长的椭圆还是扁的椭圆,有没有尖角;对比长颈鹿和斑马图片,找出除了脖子很长之外,长颈鹿还有什么其他的形体特征;等等。将“目识”的基点定在物象的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上,这两个基点也是达成共识的简笔画造型创作的两大要素。

接着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去“写生”,通过“写生”记录所要表现物象的形体比例关系和个体化特征。对个体化特征的区别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得越细致,画得就会越准确。曾经在画植物的课堂练习中出现过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对初开的荷花与郁金香区分不开,笔者把二者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仔细对荷花花瓣和郁金香花瓣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它们有相似性,即两种花瓣顶端都有尖角且长度都远大于宽度呈瘦长形。它们有区别:荷花花瓣的尖角向下的弧度比较柔和,郁金香花瓣的尖角向下的弧度则有较清晰的转角;前者花瓣整体中间宽两端窄且弧度变化均匀,后者花瓣则是从尖角弧度转折处到花瓣底部转折之间的宽窄几乎没有明显的弧度变化,整体相对方整。”然后通过眼、脑、手的结合对其进行“写生”记录。这个过程本身也提高了学生对这两种花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的表现能力,再次画时就能既迅速又准确。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种做法和专业美术生‘速写’的难度要求差不多,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太难,而且这也不是简笔画”的质疑。对此,笔者认为,首先,专业美术生学习“速写”也是从零基础开始的,这种情况和高职院校零基础的学前美术教育学生学习简笔画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写生”在这里作为一种练习方法没有什么问题。其次,就是二者的目标和要求是有区别的。针对简笔画造型创作技能进行的写生,是为简笔画创作中的“简”做铺垫的,是由繁到简,以生动概括物象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为目的的写生,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是必须要做到的。与专业美术生的“速写”的高要求相比,前者的难度要求要低得多。

而且笔者始终坚持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园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儿童,其欣赏水平和表现能力有限,就降低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要求;相反,学前期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极大,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高低和教学理念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想象力、自主性、创造性。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授课时,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标准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展示一些简笔画作品让学生去记忆,或者直接填鸭式地教给学生怎样去画,那只会让学生失去对绘画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岗位进行教学时也会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方式让儿童依葫芦画瓢,这对幼儿的想象力、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会带来不利影响[2]。

第三部分是提炼。提炼为提取、凝练之意,是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也是一个“简”的过程,通过摒弃不必要的细节,提炼出物象的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这里强调的“简”是依托前面的观察和写生内容进行“简”的处理,它以删繁就简为原则,对所描绘的人和物进行概括和简化,用常见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组合成所描绘的对象,如同中国写意画的“减笔画”,形简意赅,作画快捷。

以简笔画植物课程为例,笔者在上课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几朵月季花拿给学生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在每位学生都接触过之后,让他们选出一幅画得较为具体和逼真的月季花白描作品;对这件白描作品进行三次简化、概括、整合、变形,并且依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一次“简化”处理时有哪些地方进行了删减,哪些地方得以保留;对比最终的简笔画月季花和白描月季花,提问:通过哪些特征可以清晰地辨认出这是一幅月季花的简笔画?通过这种最直观的形成性过程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对形象做简笔处理的时候,首先要提炼物象的基本形状,然后根据特定的物象和角度提炼自己感兴趣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表现做准备。

往往学生在看到教师在黑板上信手拈来地作画时羡慕不已,看到视频里从一片树叶或者一只眼睛开始,一气呵成地完成复杂绘画作品时感慨惊叹,那是因为学生看到的只是反复修改和练习了无数遍的最终完成品。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写生、提炼三部分是对物象进行简笔画造型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三个环节,是简笔画造型的前提,更是那些令他们感慨不已的完成品所必须要经历的形成性过程,这一点很重要。

最后一步是对物象进行简笔画造型创作,也是将通过观察、写生、提炼的信息进行表现的一个过程。可以简单概括成“把握基本形,强化特征相,先画大面积,再添小细节,由外向内按步走,简笔形象不用愁”几句话[3]。

以简笔画动物长颈鹿为例,通过观察、写生、提炼,可以得出长颈鹿的基本形状由椭圆形、圆柱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组成,显著性特征有脖子长、腿长,全身有不规则的花纹,小细节有耳朵、眼睛、嘴和尾巴的形状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分解记录。按照由大到小、由外向内的方式进行绘制就是先画身子,再画脖子,接着是头和长腿。在画脖子和腿的时候需要通过适当夸张来凸显长颈鹿的特征,完成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之后的形态就应该具有可辨识性了。如果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说明这些基本形的比例关系没有画正确,这需要反复修改直至正确为止,然后再画耳朵、眼睛、嘴巴、尾巴这些小的细节来完善形象。这些细节画的位置是否正确,大小是否合适,也是需要学生反复调整的,最后再画身体上这些装饰性的花纹。当这个形象确定后,就可以按简笔画“笔法简练、快捷、一目了然、一气呵成”等要求去练习了。

在表现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美术素养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用线条使画面产生美感的因素,如线条的力度、点线面的组合、线条的疏密节奏、形状的大小变化等。如在画长颈鹿的时候,腿部的线条要干脆有力,身体、脖子的线条要流畅有弹性,身上和脖子上花纹的面积要有大小和多少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作品的线条有疏密和大小长短等节奏变化,看上去才好看。这些基本的艺术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简笔画作品,然后有针对性地去临摹练习,体味线条的节奏变化、形状的大大小小、线条的多多少少等,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4]。

综上所述,简笔画造型是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主要技能之一。简笔画作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一门课程,虽然重要,但课时总量有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储备不可能完全应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涉及简笔画的新问题。比如在语言教育课时,需要运用简笔画边讲边画的方式来认识“曲项向天歌”的鹅等,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对新的命题或形象进行简笔画造型创作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简笔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记录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简笔画是源于生活的,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成作品图形,到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体验去对新事物进行简笔画造型创作。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技巧,才有资格承担幼儿美术教育工作。探索简笔画学习和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任务,只有不断努力地学习,未来幼儿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涧.简笔画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莫树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简笔画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2015(4):58-59.

[3]武新文.教学简笔画在教师教育中的意义及有效训练方法[J].学理论,2009(29):140-142.

[4]董文坚.试论“教学简笔画”的功能及学生能力的培养[J].龙岩学院学报,2003,21(z1):144-146.

上一篇:那英:婚姻里,我们一起出发,分开行动 下一篇:会计技能比赛对会计教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