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10-03 07:45:06

闽南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 近几年,闽南企业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闽南文化研究也应随之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该文以闽南晋江地区为例,具体分析闽南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心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

[关键词] 闽南文化 企业发展 拼搏 家族文化

闽南地区是福建经济的火车头,占福建GDP近一半的闽南经济是福建经济的支柱和希望。但也必须看到差距,就拿泉州地区来说,泉州经济占福建经济的四分之一强,但泉州与苏州、无锡等地相比又只能是“第三世界”,前两年,单一个苏州市,一年吸引的外资就相当西部9个省的总量。

晋江市的发展速度在福建是绝无仅有的。1992年财政收入还只有一个亿,到了2003年则达到了27个亿,比2002年新增了7个亿,比2001年新增11个亿。但是,原市委龚书记也曾指出,在省内比,晋江是飞速发展,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发达县市相比,晋江就相对地显得落后了。据了解,这些发达县市,经济发展有的是每年翻一番,少的也是一年半翻一番,而晋江市却只能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可能有多种,现从另一种视角来观察一下,看是否有其它深层次的原因。

1 闽南文化中的拼搏进取精神为企业创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历史上的闽南地区穷山恶水,生存环境恶劣,远离中国的交通和经济中心。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闽南自古以来就有出门闯世界的传统,这不仅形成了闽南人拼搏进取的人文精神,也为闽南人带来了种种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1S00多万闽南籍海外乡亲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拼搏精神这一性格特质也随之彰显。“爱拼才会赢”不但成为闽南地区家喻户晓的格言,而且上升为区域精神。晋江市政府就以“拼搏”作为晋江人文精神的核心,用以凝聚、鼓舞当地民众。只要敢拼没有什么不会赢的,这一点在晋江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晋江走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第六名位置,几乎是靠晋江人拼来的。凡事都求做得最好的晋江精神,造就了“晋江模式”,或称“晋江方式”。

拼搏进取的精神传统为闽南地区企业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资源。闽南许多企业家艰苦创业的事迹一直让人们津津乐道,本地青年学生更是耳熟能详,甚至将这些“咱厝”的企业家们当成偶像,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业激情。

2 闽南家族企业文化对企业用人的影响

企业文化在凝聚企业员工的力量,在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凝聚力的载体。

闽南地区的民营经济是以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为主体。家族企业对内强调忠孝、勤俭、服从家长权威,对外重视建立关系网,具有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但同时也带有追求短期功利,缺乏远见,忽视战略规划等弱点。这些弱点影响了企业乃至闽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除此外,我们面临的另一个实际问题是:在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闽南地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有一定学历、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级蓝领”(或称灰领)本来在数量上是严重短缺的,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却陷入了“对路”却不“适销”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和家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用人误区有关。闽南家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高学历者视为单位“门面”的人才高消费,动辄要本科以上,甚至硕士、博士;另一个极端是在生产一线中大量使用无技术、低层次的劳动力。从根本上说,短视行为是驱动这两种极端选择的诱因。要么是希望高级人才能立竿见影地为企业带来利益;要么极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使用工资低廉的简单劳动者。这种用人观念导致处于灰领阶层的高职毕业生很难在闽南地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空间。

根据在高职毕业生当中所做的调查,28.31%毕业生希望到国有企业工作,19.86%的学生希望到行政事业单位,14.04%的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到民营企业成为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从闽南地区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现状来看,这样的比例极不协调。

除了存在用人误区之外,家族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令高职毕业生望而却步。例如,企业主对于引进的人才缺乏足够的信任与应有的尊重;企业不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在福利与培训上投入不足。闽南地区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现象,很大程度上和企业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关。在高职毕业生心目当中,本地中小民营企业整体信誉和形象不佳,学生在择业时对之采取回避的态度,就在所难免了。这样,就造成企业各不同层次人才的缺乏。

3 闽南文化中合作意识的薄弱,使企业长期处于数量多而规模小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团队合作精神已被用人单位列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国“知识经济”的首倡者杨福家院士提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要善于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时代对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高要求。然而,我们遇到一个现实尴尬:闽南文化缺乏甚至抵触团队合作精神。

闽南人从小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教育就是只当“头家”,不做“伙计”。所谓的“泉州人个个猛”、“卖三文豆腐也要做头家”、“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等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不可否认,在闽南经济发展时期,这种争强好胜的心态有其经济意义。不过时至今日,凭借企业家的个人拼搏想成就一个大企业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整体性的人才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闽南民营企业中团队合作精神普遍缺失的现象却仍然突出,企业主凭借义气与个人魅力凝聚人心的效果也越来缺乏效果。身为“伙计”的企业员工更关注的是自己何时能有资本另起炉灶做“老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敬业精神难以形成,企业主对员工的信任度也在降低,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是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是敬业危机,企业管理内耗不断增加,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在行业的层面上。缺乏合作精神,就使得现代化社会的分工、整合意识难于被接受。闽南的企业家之间较少进行联合,而是相互猜忌、相互提防,都想自己说了算,以满足心理上的成就感。企业间难以进行战略性的资源整合,遍地都是“小而全”的企业,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不但缺乏合作,甚至用打价格战等方式互相拆台,加剧内耗,使闽南地区,包括晋江的企业,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而真正上规模,在全国有影响的企业却廖廖无几,全国五百强企业,浙江省占182个,江苏省占113个,福建省才占4个,差距之大,已很说明问题。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地方产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由政府出面协调推动组织“产业集群”是现阶段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比市场稳定,比企业层级结构灵活的产业组织形式。

总之,闽南地区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积淀,但千年来也难免有些不良或不合时代气息的积习,有些积习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发生变化,但有些积习还会顽固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应该有意识地去克服它,改变它,才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浅议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下一篇: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