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例谈

时间:2022-10-03 07:14:06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如何使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

读是语文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掌握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方法,持之以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学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进入了情境,教材中各类形象才有真实感。这才有可能引起儿童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得到精神的力量,并由此情此景打开更远、更广阔的认识世界的通道。”

我平时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借助生动形象的场景,展示教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画面、实物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实现真情流淌,学会情感朗读。比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时,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雪后美景,然后与学生共同赏读雪后美景,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景美的句子,通过“读――思――议――品”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景美、人欢,这样学生的情感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读得有滋有味,情真意切。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炭翁》一课中指导学生朗读的片段实录:

师:这把年纪的老人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砍柴、烧炭,多么不容易啊!好,下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南山中的老人正在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A:我看到……(教师:你是真的看到吗?)不是,(教师:那你应该怎样说呢?)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教师:你描述的真是生动,我们真的仿佛看到正在劳作的老人。)

生B:我仿佛看到:在豺狼出没、荒无人烟的终南山,老人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

生C:我仿佛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满脸皱纹,皮肤黝黑,衣衫褴褛,一双黑手布满了老茧,弯腰驼背,是那样的瘦削……

师:孩子们,看到老人烧炭如此艰辛,我们内心能平静吗?

生:不能!

师:好,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没把你内心的不平静读出来,把第一句声调放低,语速放慢,再来试试行吗?

(生读。)

师:好,这遍好多了!谁能再来试试?

(生读。)

师:你能说说你把重音放在哪些词上了吗?

生:我把“满”“烟火色”还有“苍苍”都重读了。

师:谁能像他这样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不仅把一些字做了重读,而且把“苍苍”的声音拖长了是吗?

生:是。

师:那好,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练练这两句。

(众生练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感人。)

师:好,让我们来齐读这两句话,读出老人烧炭的艰辛!

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师:再读,读出老人的凄惨生活!

(生读。)

师:再读,读出对老人的无限同情。

(生读。)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惨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人寄予的无限同情。”

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充满了教育的机智,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音乐,创设了学生朗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读出了对老人的无限同情。像这样在情境中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没有说教,就能促进学生读出了感受,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境界!

总之,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把握好教材,有的放矢,将读的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穆棱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自信绽放才让教育更美丽 下一篇: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