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引导边缘化高职生回归主流

时间:2022-10-03 06:46:31

创新理念:引导边缘化高职生回归主流

摘 要:边缘化高职生是职技高师院校里一类特殊学生群体,日渐成为矛盾突出的教育问题。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工作者,要祛除工作中错误的理念,坚定信念,引导边缘化高职生回归主流。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理念;边缘化;高职生

作者简介:沈大伟(1979-),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1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学生道德边缘化危机及其教育补偿研究”(编号:KYY1102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77-03

理念是对客观事务及自然规律的本质把握和深刻体验,是人生历程的导航仪,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1]有了正确坚定的理念,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才会方向明确,不畏艰难,不懈的努力学习和工作。

随着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高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高职生边缘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边缘化高职生”,是指该类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思想、观念、态度、行为与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不一致或者在是与非、对与错的边界线上徘徊、摇摆,游离于学校正常教学与主流生活之外。边缘化高职生个体的存在,一方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的经济资源,浪费了学生个人的青春资源,也污染了学校学习环境。如处理不当,将对社会、家庭及其本人产生潜在的隐患,而且会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工作者,不能再按照“老黄历”、“老规矩”来办事,要“以学生和谐发展成才为本”,为高职生的成才发展创造一切可能和有利条件,最大限度激发高职学生的内在成才动力,防范和矫正高职生边缘化。

一、客观认识:高职生俨然边缘化

目前,在庞大的学生群体中,边缘化学生大约占学生总数的0.5%-2%左右。[2]而且被边缘化的高职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构成了校园里的特殊群体。高职生本身就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中有一部分因高考失利而被迫选择高职学校学习(一般为三年制高职),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其它各种因素在初中时选择报考高职学校(一般为五年制高职),年龄一般处于16-18岁之间。在这一年龄时期,往往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而产生不稳定、不平衡的心理,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会摇摆不定。如果不有效干预,就很有可能出现边缘化现象。边缘化学生在学业上,没有任何的目标和动力,肆无忌惮的旷课、毫无理由的频繁请假、课堂上旁若无人的睡觉、光明正大的作业抄袭、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麻木的对待“挂科”;在人际交往上,摒弃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方式,热衷于寻求微博、微信、MSN、QQ等网络媒介的虚拟交流,而且是使用诸如“bf”(女朋友)、“bt”(变态)等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符号化“火星文”;在恋爱和性的问题上,推崇“不恋白不恋”的观点。边缘、性过错行为比例大幅上升,甚至还有“脱裤门”、“摸乳门”、“堕胎门”等不良事件。[3]个别学生还介入了超过个人能力承载之外的婚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毫无节制的乱消费、冲动消费,不论有用无用,先买了再说。他们衣着怪异,发型奇特。在行为规范上,无视校纪校规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甚至无视法纪法规,做出坑蒙拐骗、偷盗抢劫等违法行为。由此可见,部分高职学生可以说是完全游离于教育价值观规范下的主流教育活动之外。

二、祛除理念“误区”:正确对待边缘化高职生

据统计,全国本科院校和职技高师高专院校目前已有14万多名专兼职辅导员。[4]辅导员已经越来越成为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有些辅导员却不能树立正确理念,对辅导员职业缺乏理解和尊重,缺乏真正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于是,对待工作是疲于应付,不思进取,不求创新。仅从自己方便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在方法上偏重于规范约束式管理,对学生进行“严防死堵”,依靠自身的权力来“压”学生,拿出相关规章制度“吓”学生,对待边缘化高职生或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或是板着面孔狠狠批评。当“体罚”被当做粗暴教育被禁止时,花样百出的“心罚”,诸如漠视、讽刺、挖苦、歧视等等被个别辅导员所“钟爱”,结果造成一些学生进一步边缘化。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思想的启迪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必须祛除“为谋生而工作,为工作而工作”的错误理念,要遵循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三、坚定信念:相信边缘化高职生可以转化

边缘化高职生的存在不仅污染了学习环境,不利于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辅导员也不例外,也常常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往往以优秀学生为荣,而对于边缘化高职学生,常常认为由于他们的存在,给自己的工作增添了负担和麻烦,甚至希望这类学生能早点退学回家。加强对边缘化高职学生的教育转化,是辅导员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辅导员必须坚定这样的信心:边缘化高职生是能够教育转化的!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冷落甚至是排斥边缘化高职生,而要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寻找边缘化高职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养成“根雕”艺术家的气质,把边缘化学生身上的疮疤、软瘤、枝杈、分丫都看做是可以“雕刻”的优点,扬其长,抑其短,集合专业教师、心理教师、思政教师等师资力量,实施分型培养,进而把边缘化高职学生“造就”成“个性鲜明”的艺术品。

四、创新理念:让教育到达最边缘化学生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必然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代青年的未来。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辅导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工作理念,认真研究本职工作,研究教育对象。树立“到达最边缘”的理想,树立“每个学生都重要”、让教育到达最边缘化学生的理念。[5]

(一)做务实型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是引导边缘化高职学生转化的前提,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全面了解学生,需要辅导员俯下身子,深入到学生中去。“腿”要勤,要能经常深入学生宿舍,经常跟班听课;“眼”要亮,能明察秋毫,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耳”要灵,要能及时听到关于学生的信息;“心”要细,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要尽力把辅导员日常工作做细,做实,做精,从而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需要辅导员建构以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学生干部为学生重大信息汇报的第一信号员,以导生、班主任为学生重大信息报送责任人的信息报送BRT(网络用语Be right there的缩写,意思为马上到)网络。[6]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边缘化高职学生日常管理档案,动态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

(二)心型辅导员:关爱每一名学生

爱是促进人类高尚化的最出色也是最强大的教化力量。[7] “爱”是辅导员做好边缘化高职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源头活水,作为辅导员,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有责任感,才会有热情、激情,才会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才会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赖,才会把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更加出色和完美。爱是教育的催化“酶”。爱对人的认知, 行为, 以至身心健康发展都起着调节、组织、导向和催化的作用,具有感化、疏导和激励功能,能有效改变边缘化高职学生的心灵和外在行为。冷落和厌弃会使边缘化学生更加自暴自弃, 消极悲观,不思上进,甚至走向犯罪。边缘化高职学生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其乐群性较低,相融性较差,自卑感较强,排他性较强,与同学关系比较冷漠。辅导员教师在教育转化过程之中,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注意用心关爱,通过“爱”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爱”来帮助边缘化高职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做朋辈型辅导员:谦虚对待学生

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边缘化高职学生个性十足,常常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防范意识极强,在加强边缘化高职学生教育转化工作中,辅导员不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那样更容易让边缘化学生产生距离感。谦让可让辅导员获得好的学生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能经常深入学生宿舍,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辅导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接纳。对学生的边缘化行为,辅导员不能让“气愤”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只要能谦虚的,耐心的,不厌其烦的和学生交流、相处,就会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开展的更加得心应手。

(四)做阳光型辅导员: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做人的艺术。作为辅导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学会宽容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恰当的宽容能缓解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气氛,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一些所谓“边缘化学生”绝不能“一棒子将其打入地牢”,而要给予理解与尊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并接受边缘化高职生的个性与差异,创造条件让具有个性的边缘化学生有机会和舞台展示自己,而不是否认或压制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

(五)做服务型辅导员: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方法。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来思考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处理相关问题或与他们谈心时,把自己换做学生去思考。将换位思考带到我们的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来,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与学生关系会更亲近,更融洽,工作开展得也会越来越顺利。其实换位思考并不难,无非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多从服务育人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的感受,多问问学生的需要。辅导员一旦确立了换位思考的理念,将不会再把辅导员工作看做是一项冗杂的职业,不会再把边缘化学生或问题学生看做是我们的工作负担。

(六)做专家型辅导员:坚持终身学习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与增长空前快速,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现在的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兴趣广泛,作为辅导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至少要能够跟得上学生的步伐。在工作中,不仅要学习新事物,如新的网络技术,要能熟练使用博客、微博、MSN、飞信、微信等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还要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学会收集、选择、处理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和处理理论和实际问题;更要潜心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教育理念,系统的学习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律学等多方面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以便能有效解决边缘化高职学生经常出现的认知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求职就业等其它问题。

综上所述,以虚心、细心、耐心、恒心来教育,以真心、热心、诚心、慈心来关爱,以“让我们的教育达到每一位边缘化高职学生”,引导每一位边缘化高职学生回归主流并健康成长成才,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辅导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创新的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

[2]郭守华,等.“边缘化”大学生个体成因、预防与矫治的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7-93.

[3]崔景贵.90后职校生青春期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0(9):77-79.

[4]齐宏博.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J].江苏高教,2010(3):130-131.

[5]陶西平.到达最边缘[J].教育导刊,2011(1):1.

[6]沈大伟.风险社会语境的大学生预警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2):87-90.

[7]皮蒂里姆·A·索罗金.陈雪飞译.爱之道与爱之力:道德转变的类型、因素与技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2.

上一篇:关于高职开展半工半读模式人才培养的探索 下一篇:应用职业镜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