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

时间:2022-10-03 05:41:18

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

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极富感染力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导入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我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

如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也可以设疑导入,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通过网络资料可查询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人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抒情性文章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渲染导入法,运用形象生动,情感激昂的语言开讲,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吸引学生。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出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兴趣很高。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除上述示例外,还有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布障导入法、目的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概括叙述导入法等等。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入语的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的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技术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学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辅助教学手段,任何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以声音、图像,直观形象,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缩短了教学时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我们破除语文教学的厚壁,使学生走入生活语文,即开放性的语文或者说大语文。例如,我们平时将学生的申情书、请假条、日记、作文中的错字、病句、错误格式、以及街头拍摄来的有问题的广告、招贴等积累到数据库中,在进行错别字订正、病句修改、应用文教学时,就可以随时调出使用。这种来自生活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同时还会改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觉得学语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则在个性化教学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对尚未掌握的信息反复提取,直至搞清弄懂;学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最合适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在一堂课中,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当然,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优势还体现在第二课堂方面。教师限于时间、精力、水平而无法开设的选修课,学生只要借助光盘和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上课,而且,这种自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但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一个主导的模式。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想,也要求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和辩论。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

其实教无定法,更无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大可根据自身优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依照不同课型的特点,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新模式。

上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初三学生学好化学课 下一篇:如何激发生物课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