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探究性实验教学 构建自主优质课堂

时间:2022-06-16 06:09:09

渗透探究性实验教学 构建自主优质课堂

阅览多种教育刊物,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新名词--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突出了用研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知识,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和认知特点,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在渗透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同时,优化了课堂教学.

从学生的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演示实验,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的地方能马上指出。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别牢。学生很喜欢用实验进行物质的鉴别,因为各种方法自己挑选,都希望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鉴别出来后有一股成功的喜悦感。因此教学中大胆的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在这基础上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药品有红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教师的点拨和鼓励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有所不同,有的正好五分之一,有的超出,有的不足。不管哪种情况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出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深层次探究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行吗?这时要求参与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展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热情,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我尝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甜头。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化学实验,彰显化学学科自身魅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其他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火柴、小木条、两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放有两支高低不一的蜡烛)。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出示实验课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强调制定探究计划,问“你们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①颜色、状态、气味 ⑵密度 ③溶解性。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助燃性)②能否与石灰水反应③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时观察汇报现象: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发出丝丝响声,泡沫溢出瓶口等。接着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有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有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有的不知所措(个别学生需要提醒)。一分钟后把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放有高低不一正在燃烧的蜡烛)中。通过对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他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老师介绍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使学生装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实验窒制备某种气体的最合适药品和最佳制气装置,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同样通过几种药品:氧化铜、木炭、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盐酸等之间的比较和装置的选择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和最佳装置。用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原来教材的编排顺序,使教学更紧凑,学生会自觉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学生时代的争论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教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必要的集中学习,良好的讨论氛围对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把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化学知识 联系起来,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使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构建知识,在讨论中提高学习效果,增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优越性逐渐被凸现出来。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鲜活 下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初三学生学好化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