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03 03:19:38

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摘 要: 纵观历届历史高考题就会发现:历史高考命题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学科能力。因此,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教材为载体,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二是整合教材,将所学知识专题化、系统化;三是精选试题,重点训练,掌握技巧。

关键词: 高三历史 复习策略 教材 专题 训练

至国家教育部实行新课程以来,历史高考命题往往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科素养等。但是,纵观历届历史高考题就会发现:历史高考命题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表现为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学科能力。但是,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不少同学看似非常认真努力,但成效不大;更有不少同学不是被动地听课做题,就是漫无目的翻课本、做题,其成绩更是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学生的复习方法、教师的复习策略有很大关系。高三历史的复习是艰苦的再认识和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怎样才能使高三历史复习有效率呢?作为一线教师,我就此问题谈谈三点看法。

一、以教材为载体,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指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学习思考题、课本插图、年表等,而且要包括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事实、概念、结论、现象、人物、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出其内涵,才能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才能应对高考命题的不断发展变化。历史知识面覆盖广,能力标准要求高。为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学生在复习中多看教材,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达到三遍以上,甚至达到熟记的程度,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教材是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证。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以课本为载体,深厚基础,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尤其是在经过两轮复习过后的冲刺备考阶段,很多考生常常忽视了课本知识,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结果往往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历史语言不精练,知识记忆不准确,不少同学最后都有答题似是而非的感觉。2014年贵州省高考文综历史卷得分偏低,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造成的。因此,立足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是当务之急。

二、整合教材,将所学知识专题化、系统化。

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归纳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专题化、系统化。根据各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章节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才能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比如:无论是哪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历史,都是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类历史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归纳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史三大类,更便于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通常情况下,先可依据历史知识的门类纵向重组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成为大专题,然后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个别小专题。如经济文明史这个大专题,可以分为中国古代经济、近代经济、世界经济三个专题,古代经济按生产部门分类又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小专题。专题复习要特别注意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经常就是一些小专题考查,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的要求。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复习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选试题,重点训练,掌握技巧。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复习的最后阶段,在日常学习或复习当中,会经常发现不少学生或忽视练习,或盲目做题,其效果自然不佳,要提高复习效率,需对近三年各课改区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熟悉高考题型与读题、审题、答题的基本要求。文科历史试题可渭浩如烟海,训练是有必要的,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宜过多过滥,这就要求教师多研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多研读市场上规范的复习资料,为学生做出选择。在精选试题方面,应注意把内容相近、容易混淆的选择题目归类掌握,然后举一反三,把一些具有新意、创意的题目挑选出来,增强变通能力。

进行各项题型的专项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认真总结、归纳。比如选择题,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读懂材料,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填图、识图题,要看清图表,回顾所学,分析图表的历史背景;再比如解答材料解析题时,要求学生可用以下步骤解题:第一,先看材料出处,大致断定材料属于什么时期哪一方面的内容;第二,再审问题,列出问题要点;第三,带着问题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列出相关有效信息;第四,问题中有“根据材料”的,答案可从材料中得出,“结合材料”的答案要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这样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每次训练之后,要反思其成败得失的原因,才能取得进步。例如:历史科失分的原因,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等;有的学生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有的学生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谬误之处,还请同行老师们批评指正。但是,只有不断思考、不断研究、大胆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和应考能力,才能为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学政史地.2014,10.

[2]中学教学参考.2014,11.

上一篇:既有线路中重力式支挡结构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系统的结构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