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现场管理

时间:2022-10-03 02:57:00

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现场管理

摘 要: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其建设情况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高速公路在行车荷载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路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给安全行车带来了安全隐患。路面维修是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对其管理要面面俱到,特别是维修现场的质量管理是路面维修施工质量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速公路 路面维修 施工组织 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57-01

高速公路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120km/h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拥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公路中间设置分隔带,全部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等级路面,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设置齐全。严格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与其他线路分开设置。高速公路具有车速高、交通重、流量大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会在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导致高速公路路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直接威胁着高速公路运行车辆的安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给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快速、安全、经济、且不影响正常运行的处理病害的科学方法是高速公路养护迫在眉捷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此类病害的处理,即路面维修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1 合理组织路面维修,认真调查高速公路病害

1.1 做好维修施工组织工作

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原则实行半幅断道、半幅双通的交通组织方式。高速公路维修会给车辆通行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堵车、并道、禁止通行经常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社会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维修施工方案。

1.2 认真调查高速公路质量通病

施工作业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解读,积极做好设计交底。对于施工方来说,最重要的是工程量,因此,对施工区域病害的复核就十分重要。沥青路面为目前高等级公路典型路面,但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多而复杂。常见的沥青路面泛油和车辙等病害。混合料粗细料分布不匀,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骨料表面无细料粘附或粘附不好。混合料离析会造成平整度不好和结构强度不均匀等病害。

2 重视高速公路维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组建施工维修安全领导小组,部署好组内人员的分工,降低突发事件的频率,保证维修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减少对生命安全的威胁和造成的财产损失。

2.1 提高认识,健全安全制度

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道路维修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管。道路维修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交通部的规定布置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设置警告区、缓冲区、作业区、终止区等,如需夜间施工,还必须要有齐全、明显的灯光标志。施工人员,必须穿反光警示服,有些技术工种,如焊工、挖掘机手等都必须要有证上岗,定期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安全维修施工条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加强管理措施,监督整个道路维护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生产,纠正违规行为,保证各种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

2.2 安全操作,排除安全隐患

需要临时占用高速车道时,要提前由交通指挥员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按有关要求,合理地引导和组织行车,保证驾乘人员和养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合理堆放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工艺,避免使构件产生负弯矩,产生应力集中。施工区内的施工物资和施工垃圾,不准超高和占用车辆行驶道路,防止影响行车安全。道路施工区的开始端和终止区一定要按规定设置相关的维修标志。要组织安全员沿施工区域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禁施工车辆违章占道、调头、逆行等行为,保持高速公路安全行车交通环境。

3 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材料设备控制

3.1 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沥青混合料必须要进行配合比设计,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方可作为指导拌和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依据。在正常生产后,施工单位还必须每天对当天的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对不满足要求的,应坚决弃用。

3.2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择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功能是将不同粒径的骨料和填料按规定的比例掺合在一起,用沥青作结合料,在规定的温度下拌和成均匀的混合料。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样,选定施工配合比。常用的沥青混合料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砂等。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主要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间歇式拌和机采用分批计量,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和骨料级配精度很高,搅拌均匀,含水量低。拌和的时间不要过长,避免沥青针入度损失过多和沥青老化,除尘设备应为袋式除尘。当运输车装满混合料后,应逐车检测混合料温度,校验拌和楼的温控系统使精度满足要求。

4 沥青路面病害维修的摊铺工艺

4.1 维修沥青路面裂缝

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已经很少,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裂缝多一些。沥青路面建成以后,不论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主要是疲劳裂缝、低温收缩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网状裂缝。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在5mm以内宽度的,灌入热沥青,新铺筑的上面层必须通过顺坡才能与原路面很好地衔接,不至于产生跳车现象。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用机械开槽,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对纵缝处理,采用土工布粘在坑槽的两侧面,使新老沥青混凝土有效结合。因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将沥青表面进行铣刨或拉毛,然后加铺一层新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4.2 维修沥青路面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以及气候(高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变形,表现为沿行车轮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造成路面使用性能更加恶化。沥青路面出现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清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

4.3 维修沥青路面翻浆

由于沥青面层厚度不足,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或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设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了翻浆的形成。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翻浆现象经常发生,首先应该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在路基内部设置盲沟,以降低地下水位。

总之,高速公路路面维修的现场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只要施工人员都能自觉的实现质量监督,加大车辆通行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力度,确保维修施工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高速公路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道路畅通和方便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 刘柠华.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大众科技,2010(2):63~65.

[2] 傅炤辉,邵美霞.施工的现场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1(6):159.

上一篇:公路施工安全原因与预警管理的探究 下一篇: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