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的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及其现实性探讨

时间:2022-10-03 02:21:01

墨菲的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及其现实性探讨

摘 要:民主历来就是人们所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纵观古今中外,人们对民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过,墨菲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也在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她通过对现代民主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后选择性地吸收了罗尔斯和施米特的思想,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保障人民权利的民主观: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但这样的民主模式是否可行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关键词:墨菲;竞争;多元主义;民主观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019-02

拉克劳和墨菲在他们合著的《领导权和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对民主做出了理论上的构想,但并未提出具体的民主模式,随后墨菲又在《政治的回归》、《民主的悖论》等书中对关于民主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补充和论证,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民主观: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

一、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的理论来源

(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中详细阐述了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权利优先于善的观念。关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墨菲认为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其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对多元主义的肯定,罗尔斯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由于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使得一些互不相容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多元地共存于民主制度的框架内,对于这些多元主义的事实要承认而不能逃避。对于这一点,墨菲似乎找到了同盟,在她的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罗尔斯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他强调指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不再存在一种唯一的实质性共同善,多元主义是这个社会的核心,而正义的政治观念不可能源自于关于幸福生活的一种特别的宗教的、道德或哲学的观念。”在此我们看出墨菲对于罗尔斯对多元主义肯定的这一事实予以了高度的认可。

(二)施米特自由主义和民主的悖论及敌友政治观

被哈贝马斯评价为20世纪最聪明、最伟大的哲学家施米特在其1926年所著的《议会制民主的危机》一书中明确阐述了对自由主义民主制的批判:他认为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自由、人权,而民主强调的是一致性、共同善和集体意志,这就决定了自由主义和民主是两个绝对异质性的概念,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内在矛盾。而对于何为政治的实质这个问题施米特指出:政治的实质就是划分敌友,只有把敌友关系真正搞清楚才能把握政治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他看来只要存在着“我们”,就必定会有与之对立的“他们”,而且这种对抗与冲突的关系将始终存在于政治中,这是不可根除的本质。

墨菲首先赞同了施米特对自由主义民主制的批判,也承认自由主义和民主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她认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民主主义者都能够认识到自由民主制度是无法满足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和平等的,它们的联合只能是一个痛苦的斗争的结果。但她认为自由主义和民主的内在矛盾恰恰是自由民主的真正力量之所在,正是这种矛盾才决定了政治共同体内部各个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同时她借鉴性地吸收了施米特的敌友政治观,与后结构主义的“他者”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她所独特的民主政治观,在区分了他者和敌人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对抗在政治中的不可替代性,认为消除了对抗和冲突的政治共同体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的基本内容

为了实现更广阔意义上的民主,墨菲提出了竞争性多元主义的民主思想,旨在进一步将民主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诸多新的社会关系中。

(一)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和公民身份

关于政治共同体的概念墨菲受到了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欧克肖特的启发,在《论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迈克尔・欧克肖特对中世纪人类联合体的模式做出了总结:普适形态和社会形态。前者中的人们是为了追求实质性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组成联盟,行为保持着高度的统一。而后者中公民们可以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但同时必须忠诚于该政治共同体并接受相应的行为准则。墨菲从后者的社会形态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并对政治共同体做出了新的解释。她认为一个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就是基于人们对一系列具有伦理属性的政治价值的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同时她指出政治共同体中的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政治价值是用来指导该共同体中成员行为的一种“语法”规则,而这种语法规则是基于对“自由和平等”价值的公共关怀。因此,这样的政治共同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不断更新、反复制定新法规的连续过程。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民主政治共同体下的公民身份又是怎样的呢?墨菲指出公民身份既不是如自由主义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普遍性的公民身份,也不是像社群主义所主张的是凌驾于其他身份之上的处于支配性地位的一种身份,这里的公民身份除了指法律地位上的身份,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身份。公民身份的建立是伴随着各种群体性形式的身份鉴别的,最主要的群体性形式就是新社会运动,尽管这些新社会运动相互之间似乎并没有任何联系甚至会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但他们之间却存在有共同接受认可的民主政治原则,正是这些共同认可的民主原则使得政治共同体得以生成并界定出了公民的政治身份。同时,为了实现民主的彻底化,不同的利益团体之间也会联合起来达成共识,为其行动制定一定的规则并共同遵循。

(二)多元主义的民主观

多元主义是墨菲激进民主的核心内涵之一,墨菲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社会,就必须将多元主义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因此她将多元激进民主确立在多样性、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墨菲认为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存在有共同的客观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阶级。在这个日益多元化和充满冲突和差异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群体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冲突和对抗,但是墨菲认为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才可能建构一个真正的健康的民主社会,如若强制性地将这些正常的冲突力量排斥在民主之外,就很有可能被吸收到一些如民族主义等与民主相冲突的群体中,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的敌人,那样的民主实现起来会更加的困难。因此,墨菲坚持认为应该承认多元主义的存在,主张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应以随机性建构起来的公民身份的多元主体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主体,同时可以接受各种反对声音的存在并尊重这些不同的意见,保护利益的多元化,为各种政治团体提供多元化的存在空间,但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必须遵守同样的民主规则,他们的实质性的观点可以不一致,遵守规则的实践方式也可以不同,但民主规则的遵守必须统一。在墨菲看来,民主政治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个确定性的标准,正是不确定性的特征才会使得各种多元性的利益群体同时以合法的正当的形式存在,才会包含多样性、差异性和各种对立、冲突性的政治力量,这些不同的群体在这一民主的模式下才有可能化解彼此之间的敌对因素,从而为民主提供一个广阔的实现空间,真正体现出民主的价值。

(三)竞争主义的民主观

多元主义是墨菲一直以来所承认并鼓励的现象,而正是由于多元主义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和差异。墨菲选择性地吸收了施米特的敌友政治观,认为对抗和冲突在政治生活中是不可根除的,甚至认为政治的本性就是对抗和冲突。与施米特不同的是,施米特的对抗指的是敌我双方企图消灭对方的一种完全对立的状态,而墨菲的对抗指的却是一种竞争性的关系,即在共同体内承认了多元主义的存在也就意味着不能排斥任何反对者并且不能将其看作是待要消灭的敌人,而应将这部分人视作一个竞争对手,他们的存在是合法合理的,是“正当性的敌人”,我们不能攻击他们自我表达、自我辩护的权利,而是应公平地与其竞争,与他们的观点竞争。如此,墨菲便将民主政治共同体中的对抗关系转化竞争关系,将对手关系转化成了竞争关系,她认为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不是对对抗和冲突的漠视和回避,而是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内,争取在对立和多元的语境下化解敌意,创造统一。当然,这里的统一强调的是一种冲突性共识,这样的共识仅仅是指对某种伦理政治原则的共同认同和接受,而这些原则正是在不同的相互对抗和冲突的解释中所存在的,因此这样的民主模式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理想意义上的完全的民主的,而只能处于一种正在到来的民主的状态中,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这样的状态。

三、对民主实现的现实性探讨

墨菲所提出来的独具特色的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期望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实现民主的要求,以达到民主的激进化和彻底化,那么这一美好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呢?

我们看到墨菲的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认为在共同体中没有敌人而只有竞争对手,她将那些不认同民主原则的人纳入到了敌人范畴。但是我们不禁会疑问,究竟具体的民主原则是怎样的?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算认同民主原则?这些墨菲在其著作中并没有给出具体说明,而对民主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样一来就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认同民主原则,那么他是敌人还是竞争对手也就无法得知了。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对民主原则的理解和认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或许一个人会随时从认同转变为不认同,他的身份就随之从对手转化成了敌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判定他的转变,以及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他对民主原则的怀疑消除掉?这些具体问题都是在民主的实践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些现实因素,然而我们看到墨菲对民主的探讨却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关于具体的民主方案、原则、措施等操作性问题却几乎只字未提,因而可以说她的民主观并未超越理论层面,其现实可行性并不大。

另外,墨菲的民主理论是在与经济和物质生产实践相分离的状态下所提出的,那么离开经济的民主又会是真正的民主吗?笔者认为,不通过生产关系和劳资对立去理解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也不可能按照他们的说法可以仅仅通过话语竞争就可以实现民主,这样的民主是无法真正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的压迫和剥削的,当然也不能理解民主所发挥出来的真正作用。从这点来看,他们所构建的民主事实上永远无法实现的,它仅仅是一个脱离了实践的“空中楼阁”,并不具有任何现实基础。

当然,墨菲的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不仅为西方的民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民主理论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其现实可行性并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英]查特尔・墨菲.政治的回归[M].王恒,臧佩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德]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M].刘宗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伦理思想探究 下一篇:老子、孔子的愚民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