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霍姆林斯基(二十二)

时间:2022-10-03 01:45:32

之一:让母亲的名字成为最神圣的东西

我一贯力求使母亲的名字成为每个学生最神圣的东西。人们从母亲那儿获得一切最美好、最纯洁的品德;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早期的儿女来说,母亲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我竭力使我的每一个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早期的学生为母亲的幸福和欢乐贡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育人三部曲》第347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世界所具有的多面性使得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变得比较高尚。但是,如果不在教育中使用一整套使“血的呼唤”变得高尚的专门方法,人与动物的本能就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些专门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崇拜母亲”。

崇拜母亲,是基于血缘的最原始也是最伟大的情感之一。爱、感恩等情感的学习,最初是从对母亲的依恋、热爱开始的。所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大门口曾经写着一条标语――爱你的妈妈!一些人批评苏霍姆林斯基的“境界不高”,没有写热爱祖国之类的口号。他回应说,一个不爱母亲的人,怎么可能热爱自己的祖国?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让孩子爱妈妈,感恩母亲,应该是一堂必修课程。

之二:让孩子懂得崇敬母亲

男孩与女孩之间,而后是少男与少女之间的纯洁关系都取决于集体和每个人有怎样的尊敬母亲的情感。人类的母性,决不仅仅是对延续种族的关注,这是一笔用几千年时间造就出来的、最巨大的道德财富,这笔财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把男孩子培养成男人和父亲,他们之所以能够尊敬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格,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像尊敬未来的母亲那样去尊敬女孩子,像爱护家庭荣誉一样去爱护女孩子的人格。(《育人三部曲》,第392至393页)

朱永新解读: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母亲,一直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词语。他认为,对母亲的崇敬,也就是对人类生活与美的源泉的崇敬,应该使这种对妇女的崇高而纯洁的精神遍布校园。为什么?因为对母亲的崇敬感,会升华人的情感,“使自然的望变得崇高,并能从人的心灵中剔除那种动物的、粗野的本能”。

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学会用神圣、虔敬的精神去尊敬母亲,就不会“用的目光去扫视女孩子和年轻姑娘”,他的目光才不会使青年女性感到瑟缩和警惕。

对于女孩子来说,将来成为母亲的使命感,会让她们更加自尊自强。

之三:全面关注少年期孩子的身体

我对少年提出的所有建议几乎都不涉及与性腺机能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及生理现象,而是其对整个机体,尤其是对身高、大脑和心脏,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我让少年们相信,不偏食,是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各部分器官和谐运作、而且能长得漂亮的非常的重要条件。我还给他们出主意,怎样才能学会迅速入睡和醒来。男孩子和女孩子们于是都养成了每天早晨按时起床的习惯。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告诉我,他们能在闹钟叫响之前的两三分钟时醒来。有的孩子干脆不用闹钟就能按时起床。(《育人三部曲》,第395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性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尽可能少涉及有关两性关系的生理方面的内容”,而更多关注身体发育与精神生活的和谐一致。这里多少有一些他那个时代的局限,因为必要的性生理知识还是需要的,关键是用何种方法在何时进行。但他提出的全面关注孩子的身体的观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除了教学生养成科学的作息时间外,他还经常给这个时期的孩子讲解为什么在他们这个年龄容易有疲劳、头昏、心悸和脉搏减弱的感觉,告诉他们如何才能预防疲劳过度以及如何保护心脏和神经系统等。这样,孩子们就不会钻性生理的牛角尖而不能够自拔。

之四:培养母性的自豪感

培养母性的自豪感的最终目的在于:女孩、女人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成为男青年、男人以及未来的父亲的教师。她应当是家庭中聪慧的家长。只有在具备了人类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的前提下,女孩子才能在自己心中确立起母性的自豪感。要成为一个自尊的、聪慧的、严肃的女性,她必须具有一个普通人值得自豪的东西:个人尊严、崇高的生活目标、创造能力、爱好和志向。(《育人三部曲》,第397页)

朱永新解读:

崇敬母亲,对女孩子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因为,母亲是女孩子的未来,是对她身份的重要认同。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在与女学生谈话的时候,就努力让学生这样去思考:“我是一个女孩子,将来就是一位母亲。大自然和社会赋予我一项伟大的使命――在孩子身上重塑自我和我热爱的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东西都移植到他们身上。”

所以,努力培养女孩子的这种母性的自豪感,帮助她们形成“个人尊严、崇高的生活目标、创造能力、爱好和志向”,对女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如果女孩子在其成长为一个女人之前以及在性成熟时期就已经获得所有这些财富的话,她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

之五:父母首先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

少年与成人之间的友谊,在确立对人的崇高需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亲和母亲能够成为男孩和女孩们的朋友。为了迎接孩子精神发展上的这一个时期家长必须进行多年的准备。我是这样建议家长们的:“要机智地对待并要尊重少年的个性,他正在成长为男人或女人;你们与少年的相互关系应该渗透着平等的精神,同时也要渗透着对长者的生活阅历的尊重;要珍视少年对独立的追求,不得用不信任和怀疑让孩子受到委屈,同时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一切,但不是通过纠缠不休的监视和监督去了解。要教导他们使他们的意见和行为渐趋成熟,使他们确立起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这是表明成熟在道德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育人三部曲》,第530页)

朱永新解读:

小学阶段的父母还基本能够以长者自居,为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做游戏,而进入少年期的孩子,就开始“叛逆”,更多地“反抗”权威了。少年需要自己的一方天空,需要拥有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因此,尊重孩子,“珍惜地、细致地、慈爱地去触摸少年的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必须放下架子,不要试图去“掏”孩子的心灵,不要对他们的“秘密”表现出过分的兴趣,而应该努力成为他可以信赖的朋友,为他保守秘密。

亲爱的父母,少年格外需要信任。除非孩子主动敞开他的世界,否则,不要轻易地怀疑孩子,不要好奇地侵入孩子的“领地”,不要未经同意翻阅他的书包、日记等。给少年一片自由的天空,他将更快学会独立。

上一篇: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下一篇:教育“表达”,也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