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法课课堂教学实践及体会

时间:2022-10-03 01:40:55

思法课课堂教学实践及体会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思政必修课,但其教材内容理论化、概念化的知识很多,故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些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小结于此,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法》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素质的一门公共理论基础学科。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良好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质、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法》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在课堂中讲小话,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者不乏其人。究其原因,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的责任。学生不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老师的讲课方式不满,因为学生往往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判断一门课是否具有听课价值并决定对这门课的喜好。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些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思法》课课堂教学实践及方法

求新求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如果一个教师始终以一个固定模式授课,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极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本人针对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多视点、多科学渗透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性教学法等来进行《思法》课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注意搞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工作

为了能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于《思法》课的要求和想法,每年坚持在教学中期或结课时进行诸如“你对本门课的教学有何建议和要求”的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对于调查表,学生可以匿名,也可实名填表回答。为打消学生顾虑,事先可向学生声明:凡实名回答且给老师提意见,指出老师教学中不足之处者,老师“绝不打击报复”,反而会给平时成绩加分(事实证明这一声明很有“诱惑”力)。

由于“建议与要求”调查表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集中反映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授课教师可依此调整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这类调查对今后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是师生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不断改进《思法》课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2.在《思法》课的教学中,把课堂讲授与讨论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讨论。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以部分教学内容为主题,学生可以自愿(或教师指定若干学生)担任主讲,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准备资料,然后学生先自己在课堂上讲授或讨论相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点拨、总结和归纳。

例如,在讲授“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这样部分内容时,结合教材中“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以“大学新生是自己来校报到好,还是家人陪同前来报到更好?”、“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谈谈我们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主题,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课堂教学,讨论。

实践证明,如果能结合教材,选择学生有切身体会的话题来进行教学、讨论,学生就能有话可说,而且在交流和辩论中彼此可相互学习。在本人组织的课堂讨论中,针对“大学新生是自己来校报到好,还是家人陪同前来报到更好?”这一话题时,针对媒体普遍抨击“大学生新生缺少独立性”等的有关报道,学生们能以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为依据,以美国大学新生开学时通常也有许多家长陪同前去报道为例,说明大学新生开学,家人陪同前往,具有普遍性,固有其合理性。学生们认为,家长陪同前来,可让家长亲自了解自己的孩子未来将要在这生活4年的大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本情况,这样家长就会更加放心、安心。而且对没上过大学的家长而言,还可借陪同前来的机会圆了“大学梦”(通过自己的孩子以及自己亲自走走看看),而上过大学的家长则可借此机会“重温旧梦”。一些学生则对自己能只身前来报到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自己的独立和自强从自己前来报到时真正开始了。

可见,这种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3.案例式教学法

所谓案例式教学是指把案例引入课堂环节,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件(事件)为例,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亲临现场般地经历一系列的真实事件和问题,接触各式各样的具体情境,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在分析“西安某大学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案”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案情背景后,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第三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的心理活动进行推理、分析,接着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第五章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假如你当时就在车上,你将如何做。然后再引导学生依据第八章有关刑事法律制度的知识分析判断其触犯刑法后的法律后果。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药家鑫在处理应急事件、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不成熟,是他的冲动、不冷静害了他自己。所以我们年轻人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生活,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这恐怕比大学文凭更重要。另外,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有必要的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实践证明,《思法》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

4.专题式教学法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基本理论时,结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一是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具有深刻性;二是围绕一个主题在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扩展,知识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照本宣科地讲解,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只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抓得准,研究比较深入、分析比较透彻,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第二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时,可将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作为专题来进行教学。为激发学生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情,可一边播放毛新宇(之孙)朗诵《沁园春·雪》的视频,一边带领学生大声跟着朗诵,然后再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的方式介绍祖国的美好河山,得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道理:我们对祖国的爱最早是从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开始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指自然风光,而且是、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另外,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可从大学所在地的民俗文化入手,向学生阐明: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悠长,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也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传统的认同,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中华民族是勤劳而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

5.其他

(1)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多媒体,利用声、视、图丰富教学内容,把PPT、音乐、影视片断引入课堂,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精致而又深刻,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有机结合起来。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我们应注意把握三个原则:1)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不追求表面浮华;3)不脱离教学目标。

(2)《思法》课的教学改革,应该包括考试方法的改革

《思法》课的考试如果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只注重笔试而忽视实践环节,采用了和其他学科一样的标准化试题,将逼迫学生去死记硬背,被动接受教育,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为此,我们应大胆尝试对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试题中多出联系实际的主观题。

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其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4:6。平时成绩的考核,可通过出勤率、课堂活动的参与、课后完成读后感、观后感等情况来判定。

二、体会及小结

《思法》课是大学生的思政必修课,但其教材内容理论化、概念化的知识很多。学生们反映,一些授课老师虽然自己对课程内容研究得很透彻,但未必能讲得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上课时,学生中看小说的,做英语的,有的干脆对着手机干等下课的,不一而足。“这类课通常是要点名的,缺席期末扣分扣得很厉害,所以,出勤率也算是‘被增高’的。”因此,“要提升上课吸引力和学生们的‘抬头率’,老师首先要想办法从自身改起,改革授课方式。”

此外,在《思法》课教学中还应努力探索,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更高层次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必须转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我们认为,《思法》课教师应该成为优秀的激励者、启发者和指导者,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指导和帮助。而过去的教学总是天天听课、记背笔记、定期考试。这种缺少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从整体上出现了德育考试成绩高,而思想道德素质并不高、知行脱离的不良状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一个只知道记忆知识的人,将永远不会独立思考;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成就。

为此,在课堂上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师生间能平等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自由、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不受任何束缚,有利于他们探索世界、探索社会求知欲的产生,思想受到启发。当然,创新的实质还是要贴近学生的思想,逐步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地探索、总结,以期使《思法》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沈增强.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法制教育效果[J].法学研究,2006(7).

[2]高林.应用性本科教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7,4.

[3][美]彼得·法林著,姚晓蒙等译.教学的快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4]宣炀.每天学点法律常识[M].金城出版社,2010,1.

作者简介:

罗心(1966—),硕士,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法律和思政课教育。

上一篇:浅析社会化营销的本土化设计 下一篇:大学毕业实习与就业协调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