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时间:2022-10-03 01:20:18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语文实践的主要阵地。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开展语文实践的关键。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二3》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量词和一篇短文组成。这一课告诉我们量词使用的不当,会闹出笑话。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清楚、正确、用词得当呢?必须想方设法的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笑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们读一篇短文:“一头马,两匹牛,三只鱼,四条鸭……”还没读完,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一本正经地问:“你们笑什么?”学生回答:“老师,你把量词都用错了,”“谁愿意帮我改一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我又问:“用错量词会怎样?”学生齐声回答:“用错量词会闹出笑话。”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正确使用量词,又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二、一词多用,激活学习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使学生们知道一个量词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许多量词也可以用在一个事物上。那就得善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趁着学生们的兴奋劲,我问:“鱼的量词是什么?”学生回答:“条”我接着问:“条”还能给哪些事物做量词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一条路、一条河、一条毛巾、一条裤子、一条领带、一条烟……。”我又问:“花的量词只能是‘朵’吗?”学生们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一束花、一盆花、一枝花。”

三、动口动手,培养创新精神

主动、自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优等生的需要。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要求每人用纸折一个会折的作品。别小看孩子们的小手,不一会儿功夫,就折出了:鱼、手枪、衣服、青蛙、狐狸、钢琴、扇子……。我说:“你们折的作品真不错,能告诉大家你折的是什么吗?”学生们用开火车的形式,高举自己的作品,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上量词。这样手脑口并用,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角色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创设情境,让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正确使用量词,展示自我,活跃课堂气氛。下课前,做一个《开商店》的游戏,达到了小高潮,我扮演售货员阿姨,学生们扮演顾客,谁用了礼貌用语,并且量词使用的正确,就能买到商品。如果没有礼貌,量词用得不对,就不能买到商品,其他同学再来帮忙纠正。这一教学设计,使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表演。下课铃响了,学生们仍沉浸在愉悦、亢奋的情绪之中。

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玩中学、乐中学。教师就要爱岗敬业,钻研教材,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艺术,树立起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形象。

(责任编校:蓉莞)

上一篇:运用网络媒体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下一篇:王梵志诗题旨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