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与恰当引导

时间:2022-08-14 06:10:49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与恰当引导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和探究实践,培养儿童的综合创新能力。学必需疑、疑能引思,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是教师实施教育与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统一。提问也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因此,处理好提问与回答,恰当引导,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问、恰当引导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使学生有质疑的机会和兴趣

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教师应维护学生好问的天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教学内容,只有当学生寻求到答案后才能因为获得新知能力而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实际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如看了一幅图或拟订一个课题后,向学生能提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分析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并进行分步引导,对于一些学困生,要设置坡度,降低难度,变换角度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每位学生都有探究问题的机会。

二、主意培养学生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师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是极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整体,让学生理性思考,逻辑推理,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学时应留给学生想象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探究问题,最后选择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绝不能一味地满堂灌,挤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提出问题后不能马上给出答案,教师一定要结合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导学,创设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传授某教学内容时,应放手教给学生设计、探究、归纳等。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学生自己进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中去分析、思考、判断。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把静的,抽象的变为动的。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做中学,展示思维过程,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学时要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一般知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者,向其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能力较弱者,让其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反映需要引起教师注意,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等等,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为此,教师要用心灵的“火眼金睛”抓住时机进行思维的开发训练,引导学生主动的操作,通过自己的操作掌握新的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学生全体和个体的理念需要分层教学

问题的设置要有计划性,只有精心备课,较好的驾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后,才能使问题有效地分层设置,分层提出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分层提问上直接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为此提问的出发点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必备知识的需要,要立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维目标,同时要做到点与面的结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照顾面,一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分层提问要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分层提问要让独立回答与适度竞争相结合。一般的提问分为新课前的前置提问和新课结束后检测提问。其实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目的性的提问更为重要,对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更为直接。提问的目的迫使学生进行定向定位思考,往往要求学生独立回答,这样做不仅使答者印象深,而且教室内的纪律可以达到竟然有序的安静,静谧的气氛又保障了各自的深入思考,实现高效学习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校:蓉莞)

上一篇: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平台 下一篇:尊重个体差异构建道德课堂